238我,朱权,要开海禁,谁人反对,谁人赞成
国公蓝玉造反,这俩麻烦事,都咱老朱自己解决。
不仅如此,咱老朱还得帮朱权收了朱棣身边的马三宝的心。
哎,自己给自己找的活儿,再苦再累也得干啊!
老朱探口气,再看向站出来询问他的吏部尚书。
“不错,这两件事肯定是要解决的!”
“那好,敢问陛下,既然这两件事都需要解决,那北方的蒙元,以及南方的焦志国,以及咱们东面的棒子国和隔海相望的倭国,这些邻居可都不是太友善,征服四海前,是不是需要把这些近邻先……”
不得不说,能当上吏部尚书的人,这脑子就是快!
老朱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这是想通过列表格的方式,将开海禁前需要解决的事情一一举例说明。
“你是说,只要朕和权儿完美解决这些问题,开海禁,以及大力发展造船厂,和远洋贸易的事情,你们就不反对了?”
朱元璋试探着问。
他想摸清楚对方的路数,再做回答。
“不止如此啊陛下!”
吏部尚书呵呵笑着拱拱手:“这些只是兵部、礼部的事情,其实还有工部和户部的问题。”
“老百姓尚未吃饱,更没吃好,这时候咱们要开拓海外,会不会有点曲高和寡啊陛下?”
“再加上,我华夏九州地大物博,如今尚未能将老祖宗遗留给咱们的资源用好。”
“突然抢回来更多地盘,一旦消化不好,反而会拖垮中央的啊陛下!”
吏部尚书说话,已经很客气了。
他没有直接反驳朱权那具体政策。
就拿扩充科举,国子监改革这两件有联动效果的事情说。
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再将人才分配到具体岗位上……
这周期最短,也得个一年半载吧?
再加上新人和老人的冲突,以及改革过程中,旧朝廷对新制度的一个本能抵触。
没有个五年八年,改革别想奏效。
如果说这些的话,朱权半点面皮不会有,所以吏部尚书选择闭嘴,只提一些大原则上的问题。
他有理由相信:老朱不是个糊涂蛋,朱权任性,老朱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