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两世情缠帝阙兴.十五
萧瑜按下了心头的遗憾故作正经地道,「既然已预料到了可能的危险,事前多加防范、预作准备不就得了?何需这般眉头深锁!若让不知情的人瞧着,怕还会以为前线的战事有了什麽变故呢。」

    「……孤只是放心不下。」

    「身为人子,有此担忧也是正常。不过圣人筹谋这一仗也筹谋了十几二十年,必是有了充足的准备才会正式发兵,又怎会留下那等明显的疏漏?况且我军说是深入敌境,可北雁方面本非铁板一块,被圣人摧枯拉朽地一番折腾,不自个儿乱起来就不错了,想来也很难进一步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这倒是……」

    萧琰商议国事时从不避着爱子,父子俩又有前世的经验可供讨论,故萧宸稍一细想,便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是有些多虑了。

    ──兴兵北疆、御驾亲征,不过是用以瓦解北雁的最後一着罢了。真正为这场必然的胜利打下基础的,还是大昭这十多年来的积蓄和酝酿。从国力的恢复、军队战力的维持,到对北雁内部的深入分化,若非帝王早早布线多方「栽培」,就算真能聚起百万之师倾巢而入,北疆的战况也不会进行得这样顺利。

    可就算知道是自己关心则乱,以萧宸的x子,也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想到前生那场就某方面而言格外惨烈的胜利,即使曾经的罪魁祸首如今大多死的死、圈的圈,年轻的太子仍在片刻沉吟後语气一转、若有所思地开了口:

    「征北军有父皇坐镇、旗下将领又多是父皇旧部,出岔子的可能x确实不大……可若变生肘腋、祸起萧墙呢?」

    「喔?太子可是听到了什麽风声?」

    「这倒是不曾……正如先前所说,只是一直没来由地有些不安而已。」

    少年苦笑道,「之所以深夜请五皇叔前来相议,也是想藉此厘清思绪……说实话,要真是孤多心也就罢了;可若真有了什麽万一,孤便万死难辞其咎了。」

    「太子言重了。」

    太子侄儿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他这个做长辈的,自也不好再用一句「多休息宽宽心就没事了」来打发对方。尤其上回梁王的案子,也是因圣人的「不安」才寻到契机及时阻止的;故萧瑜踌躇半晌,还是配合着对方思考起了可能的变数。

    「真说起来,圣人御驾亲征,朝中军力被抽调不少、几位重臣也随军去了前线,若有人真生出了不臣之心,确实不失为动手的大好良机。」

    顿了顿,「不过动了手是一回事、如何收场又是另一回事──且不说太子手握虎符,随时可以调动太子卫队和留守禁军平乱;在圣人随时有可能率军回銮的情况下,就算侥幸g变成功,也不过是多过了几了出来:

    「自二月发兵至今,也有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了。眼看王师连战皆捷、层层推进,孤心下固然振奋非常;但想到大军已深入北雁腹地,便不至於四面受敌、在後勤补给上的难度也会提高不少,心底便有些……」

    「唔?不过大军出征时原就带了不少粮草,圣人也没打算将这一战拖上太久,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才是。」

    北地苦寒,若将这一战拖到秋後,己方除镇北军外的战力必然会受到不小的影响;故早在出征之前,萧琰便定下了「速战速决、以优势军力迫使北雁内外交攻、分崩离析」的战略方向──他之所以坚持御驾亲征,也和这一点有关。毕竟,若无帝王在中路坐镇指挥、最大限度减低卫平军、镇北军和禁军三军之间龃龉和统属纠纷,即使领兵的余青玄、林远达等都是一等一的出色将领,少不得也会因私心而互相掣肘、大大拖慢征北军进攻的速度。

    萧瑜对兵事虽不那麽擅长,却也参与过御驾出征前的战前会议,见王师推进的状况与先前预期的相差无几,自然不觉得眼下的状况有什麽不对。

    但萧宸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麟儿(重生,父子年上)简介 >麟儿(重生,父子年上)目录 > 两世情缠帝阙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