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146节


    很快,就有各路官员出来,想要保住千老爷的命——这是姑苏的脊梁,怎么能说杀就杀?

    是以千老爷在牢中还没走过完一日,姑苏城里已经沸反盈天,大家都在讨论他该不该杀。

    对于大多数的学子来说,这个人是功大于过,虽然杀了顾玄玉,但也救了无数穷苦人的命,这样的人死了,大家都有些不忍,还不如将功赎罪,更好的造福大周。

    现在的读书人都是年轻人,他们不认识顾玄玉,有人认识。

    搬来姑苏的藕花乡百姓,同样也站了出来,里头有些人已经很老了,他们不识字,只是想起顾玄玉就叹气说:“千家救人,难道玉儿就没有了?你知道我们乡有多少人?活到今天的常县人,有一个算一个,都该给他披麻戴孝。你知道你吃的藕是哪里来的?你知道一个女人,在这个世道要多艰难才能把一个孩子拉拔大?”

    张知鱼才来了姑苏两三个月,但街上的娘子受她的恩惠,却是从五六年前就开始了,顾慈是她的未婚夫也不是秘密,也道:“读书人的命是命,我们的命就不是命了?虽然顾家和张家从来没有对外说过,但自从有了他们的紫茉莉,河上每年都要少数不清的浮尸。”

    在花船上为千术说话的举子秀才被娘子们赶下了船,大家宁愿不挣这个钱,也不想忘了恩义。

    魏知府愁得头上也生了白发,自觉没有判决的权力,很快就快马加急将折子送往了神京。

    学子们在越来越多的声音中,渐渐知道了当年的姑苏往事,当年常县的富商听说了顾玄玉受剜心之痛而死,也有些不忍,便悄悄交出了顾玄玉当年签下的契约,贴在了姑苏城墙上。

    百姓们绕着城墙去瞧上头的字,认不着就问身边的读书人:“上头写的是什么?”

    读书人就念给他听。

    永安八年,玉用黄金十两,换大官人粮种四十袋,十年为期,玉必还之。

    等到永安十三年,这张纸就被勾掉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古代小户女简介 >古代小户女目录 > 第14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