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称帝建国
1628年春,陆诚在燕京正式称帝,建国华夏。 虽然底下的大臣们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应该秉承传统,取个单字,像什么秦汉唐宋元明之类的,或者叫“大华”。但都被陆诚直接否定了。 作为一路从北打到南的开国帝王,陆诚拥有绝对的说一不二的话语权,别人可以提建议,但听不听就看陆诚的心情了。 至于年号,陆诚也是直接定的“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至于这个年号历史上曾被别的皇帝用过,甚至李自成也用过,陆诚也并未在意。 决定一个王朝气运长短的,从来不是看国号和年号。 后金又是“天命”,又是“天聪”的,还不都被陆诚给灭了? 称帝说起来简单,可流程却是相当繁琐,单单是准备工作就做了一两个月。 陆诚虽然想要一切从简,但下面的文武大臣确实不同意,据理力争,引经据典,说了一大堆。 陆城这一次倒是没有反驳,毕竟这一辈子也只有一次,仪式感庄重一些,也能忍受。 至于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再称帝,陆诚自己也不确定。 经过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又是祭告远祖、先祖,又是祭天封禅,各种仪式走完,陆诚总算是实现了黄袍加身,走上了权利的巅峰。 之后,自然是喜闻乐见的封赏有功之臣,封赏后宫妃嫔,制定各项国策等等。 在给群臣封爵这一块,陆诚参考历朝历代的标准,制定了公、侯、伯、子,外加一二三等将军,一共七级爵位。 但封爵不封地,只给优厚的待遇,允许子孙后代承袭爵位,只是每隔一代会降一等爵位,只有立下军功,才能够保住或者继续往上提升爵位。 如今,陆诚麾下的将领有不少,但却并没有人封为国公,最高的也只是封侯。 毕竟,现在仗还没打完,以后还有更多的仗要打,这要是提前把爵位都封到顶了,将来再立下功劳怎么封? 不过,跟随陆诚从辽东出来的,最高也就是总兵,之前并没有爵位,能够被封为开国侯,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而且,只要他们以后继续立下功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丁白缨的几个徒弟中,丁修一直带领骑兵东征西讨,为陆诚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开国勇毅侯。 丁显身为特战大队统领,也一直带人奋战在第一线,立下的功劳一点都不比丁修少,同样被封为忠勇侯。 丁翀和丁泰是后来者,在南方远征之中,也是屡立战功,被封为征南伯、平南伯。 其余被封侯的,还有各路总兵。 有许多被封爵的将领还正在外面领兵作战,封爵的圣旨也是直接送到前线。 一时之间,倒是更加激起了前线将领们的奋战之心,加快了收复各地的速度。 封赏群臣的同时,自然也少不了封赏后宫。 后宫的女人当中,对陆诚事业帮助最大的,自然是丁白缨,这皇后的位置,自然也是非她莫属。 除了皇后之外,张嫣也协助丁白缨,把后宅的一切事务都处理的妥妥当当,让陆诚可以安心的在外打拼。 因此,张嫣被封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丁白缨。 并且,皇后和皇贵妃都是专属称号,只有一人。 其实,华夏古代的后宫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 从周朝开始,君王后宫一般有正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一共121名后妃。 但实际上,历朝历代都会有所改动,明朝的后宫嫔妃,倒是并没有按照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制度。 陆诚的后宫,也不想整那么多讲究,只是设置了皇后、皇贵妃、妃、嫔、美人五个等级。 皇后与皇贵妃都是一人,其他的并没有严格的数量限制,全凭陆诚的喜好。 目前,被定为妃的只有周妙玄一人,封为淑妃。 周妙玄的妹妹周妙彤,也刚刚被纳入宫中,暂定为嫔。 至于海兰珠和大玉儿,则是被定为了美人。 这几位都加起来,陆诚的后宫之中也仅有六个女人。 朝中的大臣们建议要举行一场选秀,为陆诚挑选全国的美女,以充实后宫,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