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黑 真黑
船的乘客立刻蜂拥而出,像蚂蚁出窝似的,沿着陡峭的台阶向上而去。 陈凡站在一旁,颇有种接人出狱的感觉。 大约五六分钟后,所有下船的旅客都离开,徐哥、赵哥这才闲下来,和船上的几个工作人员站在一旁聊天,顺便等候客厅开闸放人。陈凡立刻走过去,掏出过滤嘴玉兰散了一圈。 真神奇,两条玉兰烟竟然还没抽完。 船员什么场面没见过?区区过滤嘴玉兰,也就值得他们多看一眼罢了。 除非是过滤嘴中华还差不多,可惜陈凡不舍得。 又不是自己坐船,帮安全打点,差不多就得了。 不过当徐哥介绍,这位便是今年(农历年)声名鹊起的大作家陈凡,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甚至有个船员撒腿就往船上跑。 另一位船员客客气气地解释,船长是他的书迷,当年也做过蹲点干部,对他的长篇小说《在希望的田野上》有着亲切的切身体会,要是知道他在这里,一定很高兴云云。 陈凡也很高兴,这可是船老大啊! 没在这个时代国企待过的人,可能很难理解“系统”这两个字的意义。 简而言之,如果有个在铁路工作的亲戚,那只要他打个电话、甚至电话都不用打,只需要报一下名字,说我家谁谁谁是在哪个铁路局干什么的,最好是有点职位,那全国的铁路网都会提供适当的便利。 这水运系统也一样,如果陈凡能跟这个船长交上朋友,以后到了长江沿线任何客运码头,提一句东方红几号的船长是我兄弟,……说不定也能混上二等舱! 等船长下来,果不其然。 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干部,拉着陈凡的手,那叫一个亲切啊,“我给你写信,为什么你不回信?”等等。 陈凡表示,来信那么多,我也不知道你是船长啊! 不过船长不介意,随手指挥两个人帮忙拎行李,送安全去舱室。 安全手里捏着二等舱船票,大冷天的头上直冒热汗,懵懵懂懂地跟着两位热情的船员上了船。 踏上船舷的那一刻,他还回头张望了一眼。 空荡荡的长阶梯,上面一个人都么有。 其他旅客还在候客厅里等着呢。 这时候已经是傍晚,客船会在云湖码头停泊一个小时,船长便极力邀请陈凡到船上吃个便饭。 陈凡也极力推脱,“时间太紧,你留个地址,我给你寄点我们卢家湾的特产。” 船长,“就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里面那个卢湾村?” 陈凡呵呵笑,“然也。” 船长,“那就不用了,你们卢家湾的特产我都买过,就在上面候客厅的卢湾熟食店,哎呀我跟伱说啊,就自打你那篇文章渐入佳境,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多,据我所知,很多旅客就是看了你的文章,他们到云湖的时候,都会特意上岸去买卢湾熟食店的产品。 就比如说你们刚推出没多久的熏鱼和酱鱼干,我就买过,还有那个饭团,是真好吃!可惜就是数量太少,经常买不到。” 陈凡,“……???” 熏鱼和酱鱼干他知道,是应白浪湖生产大队的恳求,后来加入到熟食店产品中的。 可是熟食店什么时候有饭团了?我怎么不知道? 不过他算是听明白了,难怪所有卢湾熟食店每天都能卖光,原来是自己写的文章起了广告的作用。 这算不算是最早的软文? 眼看陈凡不说话,船长拉着他便往船上走,“眼下正是食堂开饭的时候,还有50分钟,咱们小酌两杯!” 陈凡还想推辞,几名船员将他簇拥着往里推,不知不觉便上了4楼。 船长还在给他介绍,“这是阅览室、那边是医疗室,诶,这里就是食堂了,幸亏我们来得早,这时候还没有人。” 陈凡:才下午4点半,当然没有人啦! 没办法,冬天本来就黑得早,何况还是下雪天,这时候看起来确实有点晚了,吃晚饭也能说得过去。 到了4层的食堂,工作人员已经在准备上菜。 (东方红客船食堂) 工作人员将饭菜从厨房端到餐台,只等旅客买饭票后过来取用。 客船上的食堂,除了大厅,还有几个小包厢。 船长请客,自然在小包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