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百医堂里交错的身影,端午节她随顾新梁一起下乡随诊
颜料,各自呈现着不同的情绪。 有的眉头紧锁,面露忧色,似乎是因为那沉重的病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每一个细微的呼吸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担忧和恐惧;有的则嘴角微扬,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面对着医师的几句宽慰话语,知道对诊下药后,对治疗会有明显的进展,他们心情渐渐开朗,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欣喜。 百医堂内空气中弥漫着药材特有的浓郁气息,时而夹杂着研磨药材时发出的沙沙声响,如同轻柔的乐章在耳边低吟。 病人们的交谈声此起彼伏,有的低沉而忧郁,有的轻快而愉悦,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与医师们沉稳而专业的话语相互呼应, 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在百医堂内上演着。 熙攘的人群中,苏晨锦与顾新梁,如同两条原本平行的轨迹,在命运的轮盘下,悄然分离,却又即将交汇。 苏晨锦步履轻快地朝左行去,每一步都透出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与决心,似乎每一步都踩在了自己设定的节奏之上。 而顾新梁,则选择了向右的道路。 他的步伐稳健有力,但眉宇间却隐隐透出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忧色,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开些玩笑。两人似乎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最终在开馆仪式的台前不期而遇。 四目相对,空气中仿若有一种微妙的电流在涌动,带着些许的紧张与期待。 顾新梁下意识地移开视线,试图避开那炽热的目光,但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苏晨锦嘴角轻扬,带着一丝得意的微笑,缓步走近顾新梁。 她的声音温柔而有力,她说道:“顾主任,学生代表的演讲稿我已经准备好了。” 她的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全校师生关注下hold全场的镇定 顾新梁转过头来,看着苏晨锦那自信满满的脸庞,心中的赞赏似乎增添了不少。 他点了点头,赞许道:“很好,文字部分确实写得很出色。”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演讲完后,我会安排学生们上台给专家们送花。到时候你站在旁边一起合影。” 苏晨锦听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这是顾新梁对她的信任与肯定。 她点了点头,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弧度:“没问题,我会做好的。” 她似乎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就像是一个蓄势待发小豹子,苏晨锦将自己的冲击力隐藏了起来,恢复了温和的气质和甜美的微笑。 她与顾新梁相视而笑,那一刻,周围的喧嚣似乎都消失了,只剩下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与和谐。 第二日恰逢端午佳节,阳光洒落,宛如金色丝线,轻抚着每一寸土地。 微风习习,吹拂起一阵阵清新的气息,空气中似乎夹杂着淡淡的艾草香,为这节日增添了几分古朴与祥和。 苏晨锦跟随在顾新梁身旁,两人一同踏上了下乡随诊的旅程。 顾新梁深知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条件相对落后。 因此,每逢节假日,他总会自发组织下乡随诊活动,希望以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那些生活在乡村的乡亲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这次,他特地邀请了苏晨锦一同前往。 他知道,苏晨锦不仅细心周到,更有着一颗热情洋溢的心,她的加入定能为这次活动增添不少亮色。 他们乘坐着乡村巴士,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 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青山绿水间,点缀着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好一派田园风光。 到达目的地后,他们立刻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 顾新梁忙着为乡亲们诊断病情,开具药方,而她则在一旁协助他,记录病情,准备药品。 她发现,这里的乡亲们虽然生活简朴,但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淳朴而真挚的笑容。 他们对医生的到来充满了感激和期待,似乎看到了健康的希望。 不经意间,苏晨锦的目光落在了顾新梁的拇指上。 那里,赫然有一道细微的伤痕。那伤痕虽小,却透着一股异样的锋利感,似乎是被某种坚硬的物体所抓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