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826章 立体式滚筒战法
地处平原,不利于防御,但是以定陶为起点,定曹、定单两条公路形成一个人为布置的口袋阵,两条公路沿线打造的工事如同两支钳子一般紧紧遏制住来犯之敌。  同时,在两条公路的夹角区域,冀鲁豫军区修建多道防御工事,虽然不是以钢筋混凝土打造,但却足以让来犯之敌吃足苦头。  92军军部。  侯镜如难以控制内心的愤怒:“军令岂是儿戏,朝令夕改,这他娘的不是扯淡呢吗?”  军部一干人员噤若寒蝉,前不久92军战事焦灼,但是李仙洲来电令92军火速回援,侯镜如这才惊觉八路军图谋甚大,所部兵力被八路军偏师拖延在黄河故道以北。  为了不使得92军置于危险境地,同时救援集团军本部,侯镜如当即下令部队逐次抵抗,交相掩护撤退。  幸好当时92军并没有将全部兵力投入战斗,21师三个团处于最前线,92军军部直属队以及暂编56师第一团处于稍后位置,暂编56师第二团、第三团分别布置于两翼,对两条公路线上的八路军做出佯攻姿态。  按照侯镜如的命令,暂编56师第一团在原地修筑工事,等21师撤退之后,对前来追击的八路军部队进行阻击,而撤下来的21师继续在暂编56师后方修筑工事,以此接应暂编56师。  布置于西北、东北两侧的暂编56师第二团、第三团接到相同的撤退命令,所使用的战法一样,区别在于兵力的多少。  92军前线部队整体呈现一个半弧形,在正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缓慢撤退,直到缩退至与军部汇合。  这一战法八路军在与日军作战中经常使用,日军对根据地大扫荡,指挥员经常下令所属部队节节抗击,交相掩护撤退。  众所周知,国军最擅长的是阵地战,然后一旦撤退极其容易形成连锁反应,参战部队往往一退击溃,日军尝尝借此机会乘胜追击,无往不利。  而在1942年,远征军作战中,廖耀湘率领新编22师面对日军55师团的进攻,给予日军极大打击,自身仅伤亡千余人,将此战法发扬光大,并称之为法式立体滚筒式战法。  老蒋当时对廖耀湘大为称赞,并让黄埔军校以此经典战例进行教学,试图在国军部队中发扬光大。  divclass=contentadv陈又新之前在黄埔军校任职,后来到28集团军担任副总司令之后,将此战法带了过来,这才有了侯镜如的部署。  结果,在21师撤退之后,92军军部突然受到了侍从室电报,电报中老蒋命令92军在原地固守或选择恰当时机南下,这一下直接把侯镜如搞蒙了。  别说身处后方的老蒋,就连他这个身处前线指挥作战的军长,都不知道什么是恰当时机,如果一味的等待,在大杨集国军被八路军吃掉之后,他92军的下场自然不用说。  可一旦执行老蒋的命令,之前的撤退部署将会被全部打乱,侯镜如怎会不发怒。  不过,说来说去八路军才是玩这个的行家,21师刚刚撤退,副总参谋长当即下令前线部队进行延缓,结果就碰上了暂编56师的阻击,大意之下吃了个亏。  副总参谋长得到汇报之后,当即明白了国军的战法,随即指示城武独立团、曹县独立团,在国军侧翼寻找战机,伺机从国军的结合部穿插进去,扰乱敌人撤退。  大体就一个意思,不用时时刻刻向指挥部请示,自己判断时机,打的越乱越好。  让92军最为苦恼的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许多八路军的小部队,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这些小部队虽然武器稍差,甚至军装都不齐整,但是神出鬼没。  国军略一反击,这些小部队当即选择撤退,偏偏这些人熟悉当地地形,利用道沟让国军追击部队吃足了苦头。  与此同时,之前从小黄集撤退的军区直属第一团又悄悄摸回了小黄集。  小黄集作为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城镇,八路军在此挖掘多条连通内外的地道,在此驻守的国军63团并不知情。  21师63团兵力没有满员,之前曾留有800余人在老王集驻防,现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亮剑之浴血抗战简介 >亮剑之浴血抗战目录 > 第826章 立体式滚筒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