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3章 破釜沉舟
顿这里也是一样的,乌桓背后还有個鲜卑。  幽州形势不恶化,不拖后腿,就很勉强了。  “我没有万骑,但我有疑兵。”  袁尚抬手在河内方向点了点:“这是目前最好的机会了,曹军一分为二,战机稍纵即逝。”  李孚观察袁尚,见他神情坚定,就说:“大司马绝不会坐视我军落败,他所求是尚书行台。主公上表,请与大司马同录尚书事,大司马心愿得偿,岂会坐视?”  如果是袁绍这个大将军,给许都发奏表,那边还多少会看一眼。  袁尚这个继承的大将军,影响力根本比不上,把奏表送到许都,也不会得到什么回应,反而会搭上使者的命。  所以袁尚这里的奏表……装模作样在境内宣传一下,使者把奏表丢到黄河里就行了,没必要跟自己的生命安全过不去。  “我知道他在顾虑什么。”  袁尚说着起身,来到木隔子屏风处,伸手抓起悬挂的剑鞘,右手按住剑柄将之抽出。  舞动剑花,袁尚又用拇指细细摩挲剑刃,垂目眯眼:“他不敢来河北,来了河北,更不敢助我大破曹操。否则,他将自陷险地。这是个多疑的人,不是尚书台事能引诱的。”  李孚跟在袁尚身后:“主公,凡战,料敌当众;未战,当先料算败事。我军若是败绩,大司马岂会作壁上观?”  闻言,袁尚面部缺乏表情:“你的意思是,此战能胜则胜,不能胜,就引虎驱狼?”  “是,臣就恐曹军抄掠四野,掳掠我之士民。”  李孚也是脸上没有表情:“士民饱受其害,势必怨恨。或许,可诈败,引其倾力北上,待大司马来援时,里应外合,大破曹军于邺。”  见李孚还要劝说,袁尚很是心动,摆手阻止:“且容我细思。”  曹军刚动手杀人,那河北势必怨恨,士民恨不得与曹军同归于尽,死也要吐对方一脸唾沫。  如果无法遏制,曹军杀人规模持续暴涨,反而会将河北人杀的恐惧惊慌,不敢反抗。  若是黑熊来援的时机巧妙,河北士民在极端惊恐与愤怒情绪下,自然能爆发出极高的作战决心;曹军那时候又远离黄河,那么必然能将对方重创!  而黎阳与邺城之间的各县,实际上编户人口寡薄,曹军为害,又能杀多少人?  反过来思考,站在黑熊的立场思考。  有没有名义上的尚书行台重要么?  是己方河北存亡重要,还是一个尚书行台重要?  如果己方在黎阳决战失利,曹军大举侵入河北,黑熊怎么可能坐得住?  所以眼前这一战,真没什么好犹豫的。  唯一要做的就是破釜沉舟,要么一战击破曹仁、程昱;要么兵败溃逃,等待关中兵的救援!  至于曹军会不会深入河北境内抄掠杀戮……以曹军的风气,这种胜仗之后的抄掠杀戮,根本不是曹操可以镇压的。  特别是军法严格的于禁所部,去年博望坡一役,差点被黑熊、刘备全歼。  现在的于禁重新练兵,因为本部被重创,导致于禁军事威望大减,所以现在的于禁,不具备战场上执行严格军律的基础。  抛开于禁这个意外因素,谁还能强迫曹军各部停止追击、抄掠?  韩浩、史涣这些人治军虽严,但仅仅只是局限于日常。  面对战时抄掠,除了于禁,没人能压得住。  袁尚思索再三,就对李孚说:“今日三更时埋锅造饭,带三日干粮,我要行破釜沉舟之计,与敌军一决生死。”  “是,臣这就巡查各营。”  李孚拱手长拜,袁尚又嘱咐说:“我将督兵在前,力求一战破敌。”  见李孚要劝,袁尚说:“你我所设毒计也,我督军在前与敌白刃相搏,我这才好受一些。能赢则赢,不能赢,也是力有不逮,非我故意如此。”  “是,臣明白。”  李孚再次长拜,曹军的抄掠问题,这是曹操都无解的事情。  再说了,于情于理来说,哪能坐视黎阳守军覆亡?  进攻拯救黎阳守军,这是符合河北士民共同呼声的一件事情。  如果坐视黎阳守军覆亡,别说周围各县、各城的守军,袁尚集结的军队都会军心不稳。  所以进援黎阳,是河北必须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鹅的三国简介 >鹅的三国目录 > 第263章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