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刘彻的奇闻异事
王母即将前来为帝祝寿。” 果然,顷刻间,西王母携7枚仙桃飘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两枚仙桃外,余5枚献与武帝。帝食后欲留核种植。 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又指东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 据此,始有东方朔偷桃之说。东方朔并以长命一万八千岁以上而被奉为寿星。】 【东方朔偷桃记载于《列仙传》。】 【更比如:刘彻在甘泉宫和玉女下围棋、后因欲霸占玉女而被其唾面得病。】 【还有:刘彻死后在阴间市集卖玉杯。】 【今日直播,到此结束。】 【下期预告:是谁把汉王朝从深渊中拉出来?谁是老刘家的大恩人?】 ———— 关闭直播,拾柒呆呆的望着手机。 你大爷的……我是惹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吗? 换手机都不行? “喂,老妈,在干嘛?” “没钱!” “嘟嘟嘟……”欲哭无泪啊,我真的不是想啃老,我就想问问你认不认识靠谱的先生…… 唉,算了,百度找。 ———— 评论区: 汉——刘彻(甲一):朕没有龙阳之好! 汉——刘彻(甲一):朕真的没有龙阳之好。 三分钟,数息时间,一直是这句话…… 最后十秒中,文字变了。 汉——刘彻(甲一):李老二,朕找到你祖宗了,叫李延年。 秦——嬴政:此言差矣,他祖宗是李斯。 明——朱棣:有道理。 东汉——曹操:高帝在上,武帝在上,孙臣刘操顿拜叩首。 东汉——刘备:曹贼,无耻!!!你挖墓的时候怎么没有说是祖宗? 东汉——曹操:我没挖,是袁绍污蔑我。 东汉——曹操:何况武帝的早就空了…… 明——朱棣:李老二今天怎么不还嘴? 唐——李世民:*…… 唐——李承乾:父皇正和魏征亲切交谈,让我转告你们,择日再战。 明——朱棣:挨骂就挨骂,说的那么好听,你给魏征一逼斗啊,怂货。 汉——刘彻:就是,官员不能对他太好,该打就打,该杀就杀,给他脸了。 汉——刘彻:朕杀那么多官员影响朕做出一番伟业吗? 唐——李承乾:你被他们骗的杀儿子了。 明——朱棣:你还不如刘据,你好意思说人家? 唐——李承乾:你造反,杀侄子。 李家大郎代替李二郎和二人展开激烈交战,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不管敌人发动何种恶毒的攻击,李大郎来回就是两句话:“你杀儿子了。”“你造反了,杀侄子了。” 汉——刘邦:都别吵了,彻儿,找赵过问一下代田法,下次评论区发给朕,朕很需要。 评论区日常刘家认亲大会又开始了。 ———— 大明,北京。 “老和尚,下期是不是讲刘秀?”朱棣两眼放光。 “朕真的很好奇昆阳之战,看史书怎么看也看不明白。” 姚广孝轻轻摇头。“应该是讲王莽。” 朱棣:啊……??? 额,也对,还真是老刘家大恩人。 ———— 各朝等到评论区关闭,又恢复了往日模样,农人躺在床上细细想天幕出现对生活有什么改变吗? 秦朝的农人或许有些感触,多多少少有些许变化。 其他各朝除了朱棣时期感觉不到何种变化,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官吏还是那群官吏。 收税、打骂一如往昔。 ———— 北宋。 “做可能会失败,不做肯定会失败。”苏轼的声音震耳欲聋。 “试试吧!” “为了华夏,而非为了大宋!” 王安石懂了他的意思,强撑着病体站了起来。 “我可是将死之人,早死晚死没差别。” “你可还年轻,想好了吗?” “虽九死无悔!”苏轼坚定的看着王安石。 ———— 南宋末年。 海上漂泊的众人靠岸停息了。 “阿巴,阿巴。” ……说抓个土人问问情况,谁知道抓了个哑巴。 ———— 大明,崇祯年间。 柳如是正抱着柱子呕吐不已。 “哈哈,砍个手就吐,那以后上了战场看见砍头,你还不直接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