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其他改革1
。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 【汉朝的容量单位,包括龠、合、升、斗、斛。】 【所谓1龠,就是与1200颗黍米等重的水的容量。 1合等于2龠,所以1合是与2400颗黍米等重的水的容量。 再将合的容量乘以10倍,得到升。 将升乘以10,得到斗。 斗再乘以10,得到斛。 通过反复地称量黍米和清水,王莽成功地将龠、合、升、斗、斛等五种容量单位与重量全部结合起来了。 但是,通过一粒一粒数黍米的方式来测定量器,不仅麻烦,而且容易有误差。 于是又进一步实验,直接让水的重量与升联系起来。 终于发现:“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冬至那天,将1升清水倒在天平上称量,重量是13两。 按照这个标准,就能用水和天平来测定量器了:1升水重13两,1斗水重130两,1斛水重1300两。 比如说,在一只木斗里装满清水,再称水重,如果达不到130两,或者超过了130两,那就表明这只木斗不够标准。】 【为了统一全国范围内的所有量器,王莽用数黍米和称水重的方法,在当时工艺允许的条件下,成功制定了一系列最精确的铜方升、铜方斗、铜合、铜斛,作为测定民间量器的权威标准。】 【他还铸造了一件能将龠、合、升、斗、斛等五种容量合为一体的“嘉量”。该铜嘉量可以测定龠、合、升、斗、斛五种容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清,北京。 康熙更疑惑了。 “刚才说仅有一件在故宫坤宁宫,现在又说在台北?” “台北应该就是台湾之北,郑家也没有修紫禁城啊。” “是朕没收回?让他们做大了?” “不应该啊?” “总不能后世又丢了吧?” ———— 北京。 “看来要加快进度咯。” “看来在后辈那个年代,台湾还是孤悬海外。” 就着茶叶渣,德胜先生边嚼动边说了起来。 ———— 【功是功,过是过。】 【经王莽考订和颁布的容量,在东汉和魏晋继续使用。】 【但是吧,有个冷知识。】 【王莽是儒家学徒,没错吧?】 【事事都要从周礼找依据,没错吧?】 【言必称三代,要恢复圣贤之举,没错吧?】 ———— 大秦,咸阳。 始皇突然心悸……没来由的抖了一下。 李斯和叔孙通若有所悟一般,摩拳擦掌,准备开打。 ———— 【经现代实际测量王莽铸造的铜方斗和铜嘉量,1龠为10毫升,1合为20毫升,1升为2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1斛为毫升。 其中“升”的大小与商鞅铜方升以及秦始皇铜方升都非常接近,所谓“合乎上古圣贤的标准”,其实可能是指商鞅和秦始皇的标准。】 ———— 大秦,咸阳。 “嘭,嘭。”始皇激动的拍着桌案。 “朕成圣贤了?” “明明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朕真的开心不起来。” “朕不想和王莽扯上关系啊。” 堂下二人没有去劝慰始皇,互相怒目而视,都等着对方先动手。 叔孙通:你来啊,混蛋。 李斯:你先来。 叔孙通:靠,想坑我,人家夸陛下圣贤,我先动手?我又不傻。 李斯:未必我傻? 二人眼神平和下来,相约来日再战。 草原上。 项羽乐的抱着肚子。 “蒙恬,嬴政成圣贤了。” “笑死我了。” “还是王莽认可的圣贤……哈哈。” 蒙恬:(。?`ω′?)。要不是单挑打不过你,我早弄死你。 ———— 倒是东汉往后的各朝代放下心来,虽然始皇被后辈夸了,但并不影响我们史书记载他暴虐。 现在更好了,可以光明正大的开除王莽儒籍。 王莽:一个法家学徒,悄悄混进儒家,心里做着推翻大汉,恢复暴秦的想法。 甚至我们还可以给他找一个祖先……嘿嘿,谢谢胡亥,随便找一个始皇儿子,就说王莽祖先是个遗腹子。 一切都对上了,他的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