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上疏以考成天下修士
乾清宫。 张居正于群臣之首,手持象笏再拜:“臣有奏。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功绩。” “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使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 洋洋洒洒一大片文章,张居正其实只说了一句话。 那就是如何将事情落到实处,唯考成也。 不仅是六部,五府,乃至于地方,甚至于六科,都察院,皆可考。 给官吏们定绩效,事情完成的如何,该赏就赏,该罚就罚。 张居正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什么场面没见过,这些修士和官僚们的操守德行,到底是什么样子,以及那些歪门邪道,贪污伎俩,他什么不知道。 诸如嘉靖四十四年的士绅优免条例,将一切寄托于现实的奢靡,管我死后洪水滔天。 这是对苍生血泪数十载的背叛。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却又如此残忍。 但终于,从嘉靖四十年的黑暗日子终于过去了。 彼时的万念俱灰,犹豫,绝望,彷徨,一去不复返。 张居正现如今高举帝旗,开始对这些背叛者清算。 这些人以为现在跟着嘉靖回来了,就可以将一切放过去了? 话音落毕。 殿中陷入了沉默。 这沉默震耳欲聋。 朱翊钧一眼望去,这里面除了张居正,其实有几人同意呢,祂已经可以听见这些人对张居正的诽谤了。 当了官还要考成,这官不是白做了吗? 修炼了还要考成,这仙不是白修了? 可这些人不知道的是。 死后到了天界,上有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下有北阴酆都太玄制魔黑律灵书,更显森严啊。 朱翊钧缓缓点头:“张先生所言正是,当今之世,穷则变,变则通。” “若满腹诗书,却不知家国为何物,不明是非,岂不令人惋惜。此事由张先生一言而绝,你们要实心用事,具体情况酌情商议。” “朕会在天上时时看顾尔等,切记切记。” 现在。 该给家里的士大夫们,以及士绅豪右们上上强度了。 众人不自觉感到胆寒。 皇帝亲自下场为其站台,甚至亲力亲为的监督。 他们以为徐阶之事是一个结束。 却不曾想到这只是一个开胃菜。 “先生,且放手去做吧。”朱翊钧一步步走下玉阶,将张居正扶起。 皇帝已经提出来纲领,至于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将政策施行下去,那就是实践的问题了,皇帝只需要监督即可。 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主要问题就在如何用人。 张居正心满意足,抚着长髯,神色内敛,几乎看不出喜怒:“陛下圣明。” 但其他几位就不那么愉快了。 变法于当下的情势,是可变可不变。 毕竟,死后的归宿都是一样的。 逍遥快活的活一辈子,也是魂归金座。至于腐化的危险,那是小民的问题,非要讨嫌,没事找事,这不是得罪人吗? 朱翊钧看向左右,再次说道:“张先生和高先生留下,其他人下去,朕有要事交待。” “臣等告退。”众人再也按捺不住,当即说道。 随着乾清宫内逐渐空旷,朱翊钧转头看向高拱:“高先生,欲往何处?” 高拱干脆说道:“老臣打算先行归家自省,修书讲学,待明年,再游览天下。” 朱翊钧点点头,转而说道:“修书啊,朕这里倒有个去处,高先生想必会感兴趣。” “陛下慈悲,若如此,臣愿往。”高拱浑然未觉其中深意,当即答应下来,反正修炼至丹境,有的是消磨时光的法子,但志同道合之人,却难寻。 张居正抬眼望天,只当看不见。 高肃卿啊高肃卿,这可是你自找的。 朱翊钧最后怜悯的说道:“先生先回新郑归家团圆,以后浪迹天涯,可就不好相见了。” 高拱拿着皇帝赐予的玫瑰念珠,感受到里面沉甸甸的纯粹灵能,神情激动。 朱翊钧笑着送走了高拱,最后转而看向张居正:“张先生,蓝道长想必已经和你通过信了吧。” 有些事情不查还好,一查就要出事。 张居正知道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