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种痘
自责是错误的。黑玻璃虽然也能返光,却远不及镜玻璃之强;通草是轻的,易于支架起来,构成巨大的花朵,现在改用玻璃片,就无论怎样加以动摇,也只能堆在角落里,像一撮沙砾了。这样的万花筒,又怎能悦目呢?
整整的五十年,从地球年龄来计算,真是微乎其微,然而从人类历史上说,却已经是半世纪,柔石丁玲(14)他们,就活不到这么久。我幸而居然经历过了,我从这经历,知道了种痘的普及,似乎比十九世纪有些进步,然而万花筒的做法,却分明的大大的退步了。
六月三十日。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上海《文学》月刊第一卷第二号。
(2)“黑册子”指一九三三年六月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发出的预谋暗杀革命、进步人士和国民党内部反蒋分子的黑名单。美国人伊罗生在上海主办的《中国论坛》第二卷第八期(一九三三年七月)曾以《钩命单》为标题将它披露,其中列有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鲁迅、茅盾等五十六人。
(3)关于中国古法种痘,相传始于宋代,至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已设立痘疹专科。清代俞茂鲲《痘科金镜赋集解》曾有记载。
(4)《验方新编》清代鲍相趝编著,八卷,是过去流行的通俗医药书。本文引用的两段话,见该书卷五“痘症”。“六道”原作“穴道”;“今日”原作“今之”。
(5)“子部医家类”中国古代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医学书籍属“子”部“医家”。
(6)《达生篇》清代亟斋居士(王琦)著,一卷,是过去流行的中医妇产科专书。
(7)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理学家。著有《四书集注》、《诗集传》等。这里的引文见《四书集注·论语·微子》注文,“两耳”原作“旁耳”。(8)世界语专门学校一九二三年成立于北京。鲁迅于一九二三年九月至一九二五年三月在该校义务授课。
(9)这个校医名叫邓梦仙。
(10)“进退维谷”语见《诗经·大雅·桑柔》。(11)柏拉图式的恋爱论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所著《邦国篇》中宣扬的精神恋爱论。
(12)外国医院指日本人开设的山本医院。(13)逃到英租界的一所旧洋房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事时,鲁迅的住所临近战区,一月三十日他全家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又迁至英租界内山书店支店的楼上暂住,三月中旬回寓。(14)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浙江宁海人,作家,“左联”成员。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秘密杀害。著有《为奴隶的母亲》、《二月》等。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作家,左联成员。著有短篇集《在黑暗中》、中篇《水》等。她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十四日在上海被捕,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正误传她在南京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