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事你可有什么良策?”
“臣认为皇上上次即已把许乃济大人的奏折批往广东,这次若把许球等人所奏的折子批往广东也未尝不可。至于皇上担心广东持异议,这点本无必要担心,广东方面如若认为许球所奏有理,他们自然不敢再提异议;如若广东方面认为许球所奏大为荒谬,则许球所奏恐怕未必可信,到那时即使广东再持异议,皇上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道光点头认为此言有理,说:“曹大人真乃朕的谋士呀!”曹振镛连连点头谢恩。
两人说着说着,不觉已出了御花园。
道光听过曹振镛一席话后,心里立刻云开雾散,心情感到舒畅了许多。这天傍晚,道光把许球等人所奏的折子批往广东后,闲来无事,想到多日未见皇贵妃备感思念,就往皇贵妃所住的地方去了。
坤宁宫离道光所寝的地方并不甚远,道光坐着八名太监抬的御舆不久便到了。
刚到坤宁宫,早有人进去通告了,全贵妃一听,大为惊喜,今日哪阵风把皇上吹来了?平时全贵妃照管六宫事务,而其实也并没多少事。每次全贵妃独自在宫内时,总是想起皇上,想起往常和皇上卿卿我我的场景,那时总感到日子过得好快,现在只是一人的时候,又总觉日子难熬。自从少了皇上,坤宁官也显得冷清,全贵妃也愈来愈感到寂寞。
这种感觉是从全贵妃生子奕詝后才有的。生子后,她才开始感觉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已非往常的小姑娘,已经长大成人了,已为人母了。然而皇子一出生就被抱走了。清宫里的规矩,皇子落下地后,便由保姆抱出宫去,交由奶妈子抚养。一个皇子照例须八个保姆,八个奶妈,八个针线上人,八个浆洗上人,四个灯火上人,四个锅灶上人。到了三岁断乳以后,便除去奶妈,添上八个太监,名叫谙达,教他饮食,教他说话,教他走路,教他行礼。到六岁时候,穿着小袍褂小靴帽,领着他跟着大臣们站班当差,每天五更起床,一样穿着朝衣进乾清门。过高门槛,便有太监抱着他进门,回头向两面看看,踱着方步到御座前,跟着亲王们上朝。
朝罢,送到上书房去上学。到十二岁,有满文谙达,教他读满文,十四岁教他学习骑射。宫中唤皇子称做阿哥,皇子住的地方,称做阿哥所,又称青宫,直到父皇驾崩,才可带着生母和妻子出宫去住。做皇子的,一生和父皇除了上朝的时候,只见得十几面,见面的时候,又不得说话,因此做皇子的不光对生母并无多少母子之情,就是对父皇的感情也十分冷淡。道光却还好些,常常把皇子召进宫去,带在身边,一块儿游玩。这几年,只因为鸦片一事颇费心神,不只对妃子们疏远了,就连皇子也很少召见了。
自从皇子奕詝被抱走后,全贵妃无日不想念着自己的儿子,因此寂寞孤单的感觉也更加强烈了,皇上又整日忙于政事,也很少来坤宁宫。虽然从掌管六宫事务后,有事可做,但闲暇时仍有种孤苦的感觉。只是她性格很刚强,总揽六宫的全贵妃又怎能轻易示弱于人呢?
谁知今日皇上果然来巡幸了。听到皇上来了,全贵妃急忙整了整衣妆,带着答应、嫔、妃等人迎接皇上。见了道光,全贵妃道了万福,其余的人也立即跪拜。
道光见到全贵妃也很高兴,虽已几年过去了,皇贵妃依然花容月貌,腰肢啊娜,肌肤凝白,道光许多日子不见皇贵妃,也思念得很苦,如今见到哪有不高兴的道理,急忙伸手过去,把她拉了起来,只见贵妃眉弯入鬓,粉脸凝脂,望去还如年轻时一样秀美。道光心里大为欢喜,罢了其余妃嫔等人的礼仪,牵着皇贵妃的手走进坤宁宫,入了内室,遣退了宫女,空阔的内室只剩他二人,两人少不得要诉说别情。
“多日不见皇上,皇上比上次来又消瘦了许多,皇上可还记得上次来的时候到现在已有多少时日了?”皇贵妃悠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