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什么事竟然这样难办?”
邓廷桢用询问的眼光看着梁廷。
“梁某乃为林大人上次要求洋人具结一事而来。”
“具结之事?那会有什么问题呢?”
让洋商们具结已是好几日以前的事。
当初林则徐南来奉差禁烟,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尽收现存鸦片,二是断绝鸦片继续运来。那尽收现存鸦片的目标,眼下已通过包围洋人商馆迫使他们全部缴清了。那下一个目标就是断绝鸦片继续运来,所以就在几天前对洋商出具结,至今洋商还迟迟未给予答复,然而具结的事都是由林则徐一手办理的,邓廷桢知之不详,只顾忙于收缴鸦片的事情了。
“具结”实际上如同一保证书,所讲求的是一个“信”字。林则徐在与洋商们交往之前就听说洋人较讲求信义。因此林则徐为了能断绝鸦片继续运来,也就只能采用这似乎不是办法的办法。
邓廷桢因为对此事不大了解,这时用怀疑的口气问:“难道那些洋商没有具结?”
“具结至今还没有被洋商们同意。”
“哦,那为什么?”
“你想呀,邓大人,洋商们又怎会轻易具约呢?商人做生意无不是万事利为先。在以往的鸦片中赚了许多钱,尝到了甜头,他们现在又怎么愿意放弃这样一条生财的路。即使有生命危险,也还有不怕死的抗拒者。而现在具结上却说,如果发现鸦片,货即入官,人即正法,那些洋商怎会较易的答应下来?”
梁廷见邓廷桢正在认真地听着,因此接着往下说:“首先我大清受鸦片荼害多年,非一朝一夕便可断绝,其次那洋商刚刚才被迫使交出鸦片,现在又要下这样一个保证,他们当然不愿意,如若林大人步步紧迫的话,那结果恐怕不妙,俗话说得好,狗急还要跳墙呢,那些洋商若被逼急了,恐怕就不止咬人了。”
梁廷说着,又用含有深意的目光看了看坐在身边的邓廷桢。
邓廷桢当然明白他目光的含意。不错,万一和英国人动起手来,那可不大妙。那些洋人的兵船枪炮,邓廷桢见过,那些洋玩意绝非大清的土枪土炮所能相比的,皇上似乎也较反对发生战事。
梁廷见邓廷桢并不回话,也就把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所以梁某这次来,就是希望邓大人能劝一劝林大人,不可对洋人逼得太急,以防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邓廷桢犹豫一下,缓缓地说:“梁先生劝过林大人没有?”
“劝是劝过,可林大人似乎并不以为意,因此梁某这次才来找您!”
“梁先生,话是不错,只是怕林大人已铁了心,未必就肯听我所劝,不过梁先生既然如此信任,邓某一定尽力就是!”
梁廷一听,放下心来,拱手道:“那就有劳邓大人走一趟了。”
“梁先生太客气。喝茶,这可是林大人路经黄山时专程带过来的哟!”
一个多月的鸦片收缴工作,林则徐早已累得疲惫不堪,毕竟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不同年轻力壮之时。还好,鸦片终于全部缴清,林则徐这时也算得上完成了一桩心愿,几个月的功夫没有白费。
这么多的鸦片如何处理?林则徐也不敢私下拿定主意。
几日前林则徐已经上了奏折,上奏道光请求将收缴的鸦片全部返京,呈请验明烧毁。
林则徐虽然奏请皇上验收烧毁,但在他心里却是明白如镜的。
这么多的鸦片,若是运到京城必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生性节俭的皇上来说,未必赞同运往京城,但林则徐知道自己还是需要上奏皇上。
现在林则徐已在等待京城里的消息,并且他心里已在选择地点,准备为就地毁烟所用。
虽不敢私下拿定主意,却需要有这方面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