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果然,道光把林则徐那份折子放在御案,接过邓瀛的奏本。
“想不到浙江一地查处了几百起鸦片案件。好!全国一旦齐心起来,大清盛世指日可待呀!”
道光这时兴高采烈地问:“那邓瀛现在什么地方?”
太监首领应首:“就在宫内等待。”
道光一听,大喜。
“速去把他召来,朕要见他。”
其实道光要召见邓瀛,一则要当面夸奖他,另外他也正想找一个人询问刚才林则徐所提议的那件事。
片刻功夫,邓瀛来了。
能在养心殿里被召见,无论对哪一位臣子来说,都是件值得夸耀的事。对从未到过这儿的邓瀛而言,更加感动,何况他只是名小小的浙江道御史。
“浙江道御史邓瀛见过皇上,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道光把手一抬。
“好了,你起来吧!你的奏本朕已看过,成绩卓嘉,朕定会重重赏你,望你以后更加竭尽全力效忠于朕。”
邓瀛见道光这样当面夸奖他,立刻诚惶诚恐地说:“多谢皇上的恩宠,臣定当尽心尽力,万死不辞。”
“很好,很好,此外朕还有一件事要问你。”
说着就命小喜子把林则徐的奏折呈给他看。
等到邓瀛看完,道光接着问起来。
“林则徐此言你认为如何?”
邓瀛不知皇上说这话可有什么深意,故而不敢贸然回答,面有犹豫之色。
道光看到他这种表情,已猜到了几分,缓缓地用有些责备的口气说:“但说无妨,没什么好顾忌的。”
有了皇上这句话,邓瀛就放心了。
“臣认为林大人所言不妥。”
“噢,那你有什么主意,说给朕听听。”
道光面露诧异之色问邓瀛。
“臣认为数万箱鸦片实不宜运来京城。若起运京城,仅海上运输,便需船百余只,水手一二千人,安徽以北要改陆路运输,又需大车千余辆、民夫千余人,骡马五六千匹,一时之间哪里雇用?”
“我朝一直受鸦片之害,白银漏失严重,此次运鸦片来京,不只劳民更加伤财。这且不说,那鸦片最容易被人偷换,长途跋涉中经千万人之手,谁能保证不走漏消息,不出意外?”
“臣有一言,不知可讲不可讲?”
“你且说来听听。”
“臣认为运来京城不如就地销毁。可命令林则徐等人将收缴的烟土,不要解往京城,待收缴完成后,就在当地督率官兵,共同查核,就地销毁,以节省解运中的麻烦。鸦片早一日除去,就可早一日免鸦片之害,并且让沿海居民及外国人亲眼目睹销毁情形,知道我朝皇上除恶务尽的决心,他们自当震慑畏服不敢再偷运鸦片了。”
邓瀛的话言之有理,道光不能不重视。
第二天,道光发出一道谕旨:“……林则徐等经朕委任,此次查禁鸦片甚属认真,朕绝不怀疑你们有欺骗行为,并且长途转运,必然消耗民力。”
“特命,鸦片不必解往京城,由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于收缴完成后,在当地督率文武员弁,共同查核,目击销毁。”
那令世界瞩目、名传千古的激动人心的那一日、那一刻就要到了。
圣旨在封建王朝里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道光的手谕一到广州,林则徐便拟定了一份告示,告示天下: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于虎门海滩上销毁鸦片。
在林则徐上奏的折子刚遣入送往京城时,他已经开始着手销烟的具体事宜,以防不测。
五月十四日,林则徐亲自在海边平坦处察视地形,选择地点,拟为毁化鸦片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