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故事,每个故事的结尾留有悬念,每月向他的教友们讲一个小故事。这个主意确实起了不小的作用。”
“真是太聪明了,”凯里说,“他讲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内容?”
“是关于一个年轻的神父,他感到世界上的罪恶太多,便要求教友们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做耶稣。结果查尔斯?谢尔登讲述的故事受到了教友们的热烈欢迎。在1897年,他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小说,取名为《追随耶稣》。小说出版后,反响很大,销售量高达3000多万册,包括45种翻译版本。其知名度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
“太难以置信了,”凯里说。
“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后面的事就更绝了。书出版3年后,《托皮卡首府》,一份每天销售1.5万份的日报,这个报社的老板找到谢尔登并问他,‘你用耶稣的标准来编辑这份报纸一周,怎么样?’谢尔登博士接受了这个挑战。当时的报纸以怪事丑闻以及色情来吸引读者,他决心扭转这一不良习气,他要用耶稣的标准,让他的报纸充满正义、高尚和洁净。他果真这么干了。”
兰德尔摇着头说:“我总感到这本身有点耸人听闻。”
“并不真的这样,”约翰逊说。“玩了点噱头,不过,好在是宣传操行的。”
“发生了什么事?”凯里问道。
“噢,当然,谢尔登博士看到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约翰逊继续说道,“他意识到耶稣从来没有看到过现代化的汽车、火车、电话、电动印刷机、电灯、报纸、书刊,甚至连传道的天主教堂、主日学校、和平社团以及思想方面的民主自由,耶稣照样没有接触过。但是,谢尔登博士知道,还有耶稣看到的至今未变的东西,比如人们的污秽丑陋。这样,在他上任主编时,他便制定了一套新的办报方法,完全是耶稣式的。犯罪、丑闻和怪谈都不予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上刊登好人好事,宣传美德。在广告版上,也相当注意这个问题,凡酒、烟、不健康的消遣都遭到排斥。对那些工作的记者,也规定了严厉的制度,不准抽烟、喝酒,不准用奇谈怪论来冲撞神灵。你是问发生了什么事,汤姆?这份报纸的销售量发生了变化,在他任期时,由原来的1.5万份,猛升到36.7万份。他用事实证明了新闻不见得就是猎奇、扬丑,好新闻同样能卖出去。”
兰德尔把手放在约翰逊的肩膀上,对汤姆?凯里说:“事实的经过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汤姆。实际上,这次实验在报界称之为一次大失败。他们评价说,报纸太单调乏味,满是说教,尽管销售量猛增,全是新奇和宣传造成的,暂时侥幸的结果,而且,若同时在纽约和芝加哥发行,会使销售增加更多。如果让谢尔登继续办几周,报纸恐怕要倒闭。”
“纯粹是瞎猜,”约翰逊友好地说,“事实上,我们只看结果,他是成功的。读者们并没有去谴责他宣传道德,反对不道德呀。我们言归正传,也就是当内森?兰德尔听到谢尔登后,也突发奇想去仿效他。”
“他仿效?”凯里说,“我怎么不记得?”
“是的,你那时在加利福尼亚或其他什么地方,”约翰逊说,“噢,当时,那个想法在内森的脑海中盘桓了很长时间,最后,他真的办了一个周刊,就是那个《人间福音》,并且他宣布以耶稣的眼光办他的报纸。内森开始了,就用我报社的设备,用我的人帮忙,主要是销售给那些主日学校的孩子们及其父母。后来,慢慢地到社会大众中去销售。他们的销售量超过——让我想想——每周超过4万份,收到很多读者来信,有的来自很远的加利福尼亚和佛蒙特州,甚至来自意大利和日本。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教会的事让他无法脱身,也许他会成为报界的知名人士。”
他们这时正好走到一条街道的拐角处,约翰逊要向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