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chap_r();    回历七七八年(约1377年),挟明军累败残元之威,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发往西域诸国的敕文中口气是相当强硬的。他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遣使朝贡,即不征伐。但西域各国的首领对此大多反映冷淡或根本不予理睬。其时,明政权虽已稳固地立足于长城之内,并驱逐蒙元势力于塞外草原,然而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仍旧强大,明军虽屡次进军西北,震慑力终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朱元璋自称继承了元朝正统,西域诸国仍不能不对其持观望态度。他们中间也包括正忙于开疆扩土的帖木儿王。

    此后十年间,明军屡破残元,兵威盛况远播西域诸地。现实促使帖木儿王不得不认真考虑与明朝的关系。回历七八八年(约1387年),帖木儿王遣使朝贡骏马十五匹,白驼两只。这无非是一种试探,但深谋远虑的朱元璋却把这种试探当成良好的开端,当即厚待使者,并诏赐白银十八锭。

    在给帖木儿王的诏书中,朱元璋将帖木儿称作元朝驸马,表明在朱元璋看来,帖木儿只是与残元宗王处于同一地位的地方统治者。此后,帖木儿王在与明朝的交往中一直以驸马自称。

    次年,明将领冯胜引军袭破元嗣君于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俘获八万余众凯旋,其中数百人经查实确系在漠北经商的撒马尔罕商人,洪武皇帝念及已与帖木儿通好,恩准将商人尽数遣还。

    对应洪武皇帝的宽德,帖木儿王以骏马二百零五匹作为谢礼,再次入贡明廷。此后每年或隔年都有朝贡,明廷亦有赏赐。

    回历七九六年冬(约1395年),为感谢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友好通商的努力,以及六年前明帝允许撒马尔罕商人归国的恩德,帖木儿王决定派出一个人数既多、贡品也够丰厚的使团出使中国。

    这已是帖木儿王第六次遣使觐见洪武皇帝。

    对于如何显示自己与明朝结好的诚意,帖木儿王可谓煞费苦心。首先,他按照皇帝朱元璋的喜好,精心挑选和准备了三百匹西域骏马作为贡物。而上一次,也就是两年前,帖木儿王交待礼房经我手装饰的贡物计有马八十四匹、驼六只、绒六匹、青梭幅九匹、红绿撒哈拉两匹以及镔铁、刀、剑、盔甲若干。至于明朝方面给赐的物品则有白金和文绮(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回赐之物也经过我的装饰才呈给帖木儿王。就是这次出使归来,使臣对帖木儿王说,明朝皇帝最喜欢的还是西域马以及中亚特产,所有这一次,帖木儿王决定只进贡西域马。

    另外,帖木儿王还准备了两样送给洪武皇帝的私人礼物。这两样礼物中包含着令我难忘的记忆,我打算稍后一天讲给巴布尔听。

    其实,与任何贡品相比,我相信,最能赢得明朝皇帝欢心的莫过于帖木儿王命人撰写的、辞藻华丽的《上大明大皇帝书》,帖木儿王以此来回应洪武皇帝几年前的敕书。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奉表起草完毕,帖木儿王曾请欧乙拉公主审阅润色,一词一句皆经公主反复修改始成。

    公主心细如发,将奉表誊抄备存,由我替她收藏起来。直到她去世之时,我才将奉表放入她的棺木,与她一起葬于地下。

    奉表内容如下:

    恭唯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统一四海,仁德弘布,恩养庶类,万国欣仰。咸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运数,为亿兆之主。光明广大,昭若天镜,无有远近,咸照临之。臣帖木儿僻在万里之外,恭闻圣德宽大,超越万古,自古所无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国,皆服之。远方绝域,昏暗之地,皆清明之,老者无不安乐,少者无不长遂,善者无不蒙恩,恶者无不知惧。今又特蒙施恩远国,凡商贾之人来中国者,使观览都邑城池,富贵雄壮,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书恩抚劳问,使站斥相通,道路无雍。远国之人,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蒙古帝国4·帝国余晖简介 >蒙古帝国4·帝国余晖目录 > 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