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 铁流出关泻千里
斩成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段,已经陷入了首尾不能相顾,欲收收不拢,欲逃逃无路的困境。

    四面被围,傅作义考虑谈判,于12月中旬派《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前往平津前线司令部。

    这是一次纯属试探性的“谈判”,傅作义的代表提出组织“华北联合政府”、“保留傅作义部军队”的价码。

    平津前线司令部的代表刘亚楼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对于和平解决平津的基本原则以放下武器、解除武装为前提,绝不允许保存任何反动武装,更不允许建立什么华北联合政府。希望转告傅作义先生,拿出诚意来,及早作出起义决定。”

    12月22日,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攻克新保安,全歼三十五军,军长郭景云兵败自杀。

    12月23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拿下张家口,全歼傅作义嫡系五个步兵师、二个骑兵旅,共5.6万人。

    在西线得手的同时,平津前线司令部将下一个攻击目标选在了天津。

    12月下旬,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战军领导,同意打天津方案。刘亚楼请缨,亲率五个纵队、22个师及两个炮兵师34万余人,转兵包围天津。

    天津位于海河岸边,是华北第一大商埠,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碉堡。国民党在此驻有两个整军十余个师共13万人,由傅作义亲信陈长捷任天津警备司令,总揽天津防务。陈长捷曾当面向傅作义夸下海口,天津的城防不比长春差,起码能守半年。

    1949年1月10日,刘亚楼赶往北平附近的通县宋庄,向总前委汇报作战部署和攻城准备情况。此时,平律前线司令部已由孟家楼移此,并根据中央的指示,组成了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为成员的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任书记,统一领导平津作战及战后一个时期的工作。

    当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听了汇报后十分满意,决定于1月14日上午10时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

    “好!就按这个方案上报军委。”林彪说。

    罗荣桓关切地询问道:“军委可是限令我们三天拿下天津,你说说看,需要用几天?”

    刘亚楼狡黠地眨了一下眼,略带微笑地回答:“我不好讲,请在坐的三位首长定夺。”

    “给他48个小时怎么样?”林彪说着以目光征询罗荣桓、聂荣臻的意见。两人表示同意。

    然而,刘亚楼却满有把握地伸出三个手指说:“要我说,30个小时的时间就够了!”

    刘亚楼此语,令在座的三位方面大员都吃了一惊,聂荣臻说:“军中无戏言喽!”

    刘亚楼这时才露出了他手中的底牌:“我与他陈长捷相比,兵力是三比一。另外,我手里还有他的最详细的布防图,可以说手到擒来!”

    “那好噢,我们就按30个小时上报军委。”在一旁的林彪不紧不慢他说道。

    一听此言,刘亚楼急了:“别、别、别,还是按3天报上去,我满打满算,按30个小时使用就是了。这叫留有余地。牛皮要等拿下天津再吹!”

    第二天,返回天津西南杨柳青指挥部后,刘亚楼精心设计了一个“骗局”。

    刘亚楼回来的当天下午,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派出四名代表打着白旗来到杨柳青,要求谈判。其实,陈谈判是假,刺探军情、拖延时间是真。

    刘亚楼让联络参谋通知对方:“刘总指挥正在路上,大约半个小时才能赶到。”

    刘亚楼却在处理完军务后从后门乘吉普车往天津以北发电厂方向绕了一圈,又在“谈判代表”的视线范围内,“风尘仆仆”地赶来。一下车,刘亚楼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紧赶慢赶,还是未按时赶到,让诸位久等了。”

    谈判桌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野档案简介 >四野档案目录 > 第六章 铁流出关泻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