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五章 风雨下钟山
的里里外外拥满了欢迎的人群,夹道欢呼着:“欢迎解放军解放南京!”

    “解放军同志辛苦了!”“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庄严整齐的解放军队伍,沿着中山马路阔步行进。南京换了人间,昔日“总统府”的门楼上的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换上了鲜艳的红旗。这儿曾是蒋介石卖国求荣、祸国殃民的罪恶策源地。接收的解放军踏进这个大门,满目是朱红油漆的柱子和华丽的长廊,俨然是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上,碎纸乱飞,一片狼藉。走进最里头一座房子,便看见蒋介石“宝座”。

    写字台的日历,翻开到4月23日。这就是蒋家王朝的末日!

    陈毅于27日早饭后乘车离开了瑶岗,晚间到达浦口,三野侦察参谋己从下关带着发电厂的小火轮前来迎接。他们在中山码头登上了岸,登上包租的一辆公共汽车,直至长江路的“总统府”。

    本来预定,刘伯承率二野机关在4月26日到达南京,但因风雨所阻,到29日才到达南京。由于临行仓促,事先来不及与警备部队取得联系,过江后,只好包租了一辆公共汽车乘坐。等到刘伯承上了车子,警卫员才突然想起:偌大一个南京城,车子该往那里开呢?于是前来请示刘伯承。刘伯承一听呵呵大笑,说:“到了家门口,反倒找不着家了!”略一沉思,果断地说:“叫司机直开‘总统府’,到了那里就好办了。”果然一到伪总统府,很快就和警备队联系上了。陈毅闻讯,立即坐车赶来。

    1949年4月26日,南京军管会成立。4月29日,刘伯承、宋任穷就任南京军管会正副主任,刘伯承兼任南京市市长,到职视事。

    邓小平是4月27日进入南京的。这天,从中山码头走来两名军人,其中一个中年军人个子不高,步履轻捷,腰板挺直,走起路来透出八面威仪,这就是邓小平。身后的小战士是他的警卫员。他们叫了一辆黄包车,却谁也没坐。邓小平显得轻松愉快,和车夫亲切地边走边谈。没有人想到,渡江战役的指挥者邓小平,与一个黄包车车夫几乎并着肩进了南京城。

    共产党为什么能把中国人的心磁石般的吸引过来?与黄包车夫一起徒步走进南京的邓小平用行动作了最好的回答。

    4月28日,香山,双清别墅。

    绿荫环抱的庭院清幽静谧,双清泉水瀑瀑流动,泛出朝阳的金辉。

    这几天,毛泽东一反渡江战役前那种紧张焦的的心情,吃得好,睡得好,习字吟诗,精神欢悦。

    用完早餐之后,毛泽东来到凉亭小憩。

    这时秘书兴冲冲地走来,递给他一张号外,说:“主席,南京解放的捷报出来了!”

    “噢,这样快!”

    毛泽东左手拿着报角,有手轻抚膝部,嘴里念着喃喃出声。报纸在晨风中垂下一角,“南京解放”的大字标题赫然在目,恰好被摄影记者萧冰看见,“咔嚓”一声摄入镜头,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南京解放”的捷报犹如诗情的催比剂,看完号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在毛泽东脑海里也定稿了: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二野档案简介 >二野档案目录 > 第五章 风雨下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