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五章 风雨下钟山
江沿的残敌。与此同时,三野连克江阴、无锡、常州、芜湖等城市,23日,解放了国民党盘踞22年之久的南京。至此,敌人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完全崩溃。百万大军顺利地完成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任务。

    李宗仁从少年习武开始,戎马数十载,转战多半个中国,护法立战功,统一广西,北代显神威,尤其是台儿庄大捷,更使他扬名中外。但他和共产党打仗,却显得力不从心。千里长江防线,号称天堑隔阻,但一夜之间全线崩溃。当然,这也实在难以怪他。

    蒋介石被迫“下野”,关于江防的计划也带回了溪口。

    1月25日,蒋介石把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心腹军事将领秘召溪口,召开“轻型”军事会议,根据蒋介石“下野”、李代总统上任的新的形势变化,制定具体的江防部署。

    经过儿个人研究,最后决定: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以湖口为界线,湖口以东归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其兵力有75个师,45万人。湖口以西归白崇禧指挥,其兵力有40个师,约25万人。这25万人当中,部分是蒋系,大部是桂系。会后,蒋介石专门派人把湖口以西的决定,送交白崇禧执行。但把湖口以东的作战部署,秘不示人,尤其对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保密。

    蒋介石的京沪作战方针意图很明显,就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方针,最后坚守淞沪,与台湾相呼应,待机进行反攻。

    蒋介石把李宗仁当猴耍,让共军消灭白崇禧,使代总统作丧失京城的罪人。李宗仁一上台,一方面积极准备和共军和谈,以求不动刀枪而保住南中国半壁江山;一方面积极进行长江布防。岂知,这边李宗仁让国防部拨款修建南京的防御工事,那边汤恩伯却正在秘密地拆运江宁要塞的大炮,运往上海。

    汤恩伯按照蒋的指示,制定了如下长江防御指导要领:

    一、敌如由镇江南京段正面渡江时,应以机动部队突击歼灭之;如不奏效,第一绥靖区部队,由镇江沿江公路逐次抵抗,退至上海。以海空军全力协助地面部队,确保淞沪。

    二、敌如由皖南渡江时,第七绥靖区、第八兵团(原第四绥靖区)部队应独立作战,以机动部队反击之;如不奏效,应适时退出皖南,确保浙赣线。首都以东部队,应确保长江、钱塘江三角地带,不得已时退守淞沪。

    三、敌如只从正面渡江时,各部队应根据上述两项布置,指导作战。

    四、淞沪地带,以狮子林、杨林、大场、真如、浦淞、梅童、华泾为第一防线;吴淞庙、电力造币厂、周家桥、漕河源、黩山公司为第二防线;张华泾车站、西越家滨、庙行、江湾、国嘉路、相家桥、虬江口为核心防线。

    五、加强三江营、瓜州、十二墟、棕阳等地之阻塞。

    对于蒋介石的长江布防方案,国民党中,凡不足装糊涂的都会明白的。

    国防部作战厅厅长蔡文治,在一次国防作战会议上,因对此计划不满,和汤恩伯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汤恩伯一语重千钧,使蔡文治听了连大气都没敢再出。当时,汤恩伯满脸怒气,嘶吼道:“我只知道服从总裁的命令,你再敢多言,我枪毙了你!”

    整个长江防线,共115个师70万人,在湖口以东,兵力稍强,平均每华里300人。在湖口以西,每华里不足100人。国民党赖以生存的长江防线竟如此空虚,就是诸葛亮再世,恐怕也无计可施。

    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江南敌军人心涣散,厌战情绪严重,对和谈抱有希望,从将军到士兵,备战废弛,昼夜寻欢作乐,解放军还没有开始打,都已作好了逃的准备,这样的军队焉有不败之理?

    当渡江战役开始后,李宗仁赶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二野档案简介 >二野档案目录 > 第五章 风雨下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