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寻机歼敌,在大别山立足生根
,华东野战军西兵团也加入其中。完成了鲁西南作战之后,华东野战军西兵团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6个纵队18万大军兵分五路挥师南下,越过东西瘫痪的陇海铁路,挺进豫皖苏地区,发动攻势。华野东兵团进行胶东保卫战,重创敌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攻克县城24座,歼敌1万余人,完成了战略展开。
在此期间,西北野战军转入战略反攻,连获沙家店、关庄、岔口追击战等大捷。
至此,三大野战集团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摆出了一个大大的“品”字。毛泽东亲自勾画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挺进,彭德怀、许世友两翼牵制的全新战略格局已告形成。
随着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呈“品”字形问鼎于北起黄河、南到长江、东自津浦、西至汉水的广大地区,八方风雨将汇集在三山(大别山、泰山、伏牛山)四水(江、河、淮、汉)之间。
中原大势已定。
随之,晋察冀野战军对平汉路北段发动攻势,解放雄县,兵叩石门;东北民主联军在长春、吉林、四平和北宁线锦西至义县地区发起大规模秋季攻势。
人民解放军已经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中国的历史将很快发生重大转折。
“安卵子”的会议
天气沉闷,大别山深处传来隐隐的雷声。
低垂而厚重的浓云翻滚着、挤压着,渐渐堆积成一片,像一坨坨厚铅往下沉,似乎已经压到了本来就很低矮的屋脊上。
空气被压缩了,显得愈发凝滞,仿佛其中也含了金属的成分,使人每呼吸一次增加一分沉重。
20多位纵队和旅的指挥员挤坐在这间不大的祠堂里,人与人靠得很近,谁也不和谁讲话,会抽烟的闷头抽烟,不会抽烟的也裹在烟海里,全没了往昔的热闹气氛。平时,他们各自独当一面,能凑到一起的时候不多。偶尔聚在一起,不是这个摸一下那个的头,道声:“还活着?”就是那个拍一下这个的肩,惊讶:“你没死?”然后开一阵玩笑,而今天却大相径庭。
陈再道憋得难受,敞开领口还觉得透不过气。他刚一站起来,又急忙整理军装,坐回到原来的位置上:“来了。”
很快,刘伯承和邓小平走进屋,脸上的神情与背后的阴云呈同一色调。
20多位旅以上的干部齐刷刷站起。守在门边的几个人迎上前去,敬过礼,习惯地伸出双手。
邓小平还礼的手在空中一摆:“仗没打好,不握手了。”
他径直走到桌前,请刘伯承坐下,然后用灼人的目光审视会场,说:“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个不握手会议。为什么不握手,我想在座的心里都清楚。”
祠堂里鸦雀无声,本来就沉重的气氛陡增了几分严峻。
进入大别山将近一个月了,随着大部队的迅速展开,难以想像的困难接踵而至。
“米越吃越大,路越走越小。”这句流行在部队中的话十分形象地概括了初进大别山的第一个不适应。
来自“四战之地”的士兵大多数是吃惯了小米、山药蛋的燕赵儿女,南方的大米填不饱他们的肚子。当年的第19旅山炮营副营长雷晋川现已离休在郑州,回忆起那段生活,老人说:“提起大别山,先想到一个字——饿。大米那东西呀真不叫粮食,三碗饭吃下去,两个屁一放,肚子就空了。接着百爪搔心,眼睛发蓝,从嗓眼儿往外伸小手。几天下来,一个营的北方大汉都变成了南蛮子,小脸儿蜡黄蜡黄……这还是有东西吃的时候。”
“开始有吃的也不会吃。把一袋子稻谷倒进大锅,怎么煮也煮不烂。行军打仗不能耽搁,管它熟不熟烂不烂,连壳带米吃下去算了。可你算了它不算,走到路上折腾你,让你肚疼拉稀。不管白天夜晚行军,那队伍就热闹了,到处‘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