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千里追击,三路大军下浙赣
捉住了这两个“头头”。
“你是什么人?”陈康问。
“68军副军长王志远。”
“他呢?”
“参谋长杜大中。”
“你们军长呢?”
“你们的枪一响,他就跑了。”
“我们的俘虏政策,你们知道吗?”
“知道。”
“愿意立功赎罪吗?”
“愿意。”
“那就写封信,让你们81师投降。”
“遵命,遵命。”
信写好后,陈康对杜大中说:“就劳驾杜参谋长亲自去吧。”
“要得,要得。”
“这是你赎罪的机会。”
“明白,明白。”
敌参谋长杜大中在通信班长白金生的陪同下,乘着他的吉普车,直接向敌阵地开去。
“停止射击!停止射击!我是参谋长。”杜大中从吉普车里探出头来,一边挥手一边喊。
敌人阵地上的枪声停止了。过了一会儿吉普车开了回来。
吉普车在陈康面前停下来,白金生指着陈康对敌81师师长葛开祥说:“这是我们的首长。”
敌师长葛开祥“啪”地一个立正,向陈康敬了个礼:“兄弟是个大老粗,我接受贵军的意见,一会儿,全部人员就都带过来了。”
5月15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突破白崇禧在长江中游的防线,从蕲春、黄冈间渡过长江,直逼武汉,?白崇禧构成致命威胁。为了配合四野渡江,中央军委急令陈赓兵团速向南昌进攻。
陈赓立即命令14军出动,向丰城、漳树一线进击,侧击白崇禧集团,直指南昌。5月16日这天,13军前卫师第37师接到陈赓“抢渡抚河,解放南昌”的命令。
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迅即在指战员中传开。指战员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把师长周学义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问:“师长,要打回南昌啦?”
“对,打回南昌去!”
战士们“呼啦”一下子,高兴地把周学义举了起来。
37师是以红军第3师第7团为底子发展起来的红军部队,他们对南昌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要打回南昌去了,这怎能不令他们高兴呢?
南昌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20多年来,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斗争考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一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钢铁般军队。现在这支军队要回到她诞生的地方,解放被敌人盘踞多年的重要战略城市,这对红军老战士来讲,是多么光荣而又骄傲的时刻啊。红3师7团的大部分同志,在中国革命的发展中长眠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他们的精神,却鼓舞、激励、鞭策着无数后来人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现在活着的同志,像一颗颗火种,引燃着革命之火的燎原之势,汇成冲天的火焰。
当他们听说“打回南昌”的消息时,心中顿时生出一种庄严的使命感。
师长周学义、政委雷起云深深地理解指战员的心情。此时此刻,无须用更多的语言来作教育动员,他们只简短地发布了一道命令:“克服困难,勇敢挺进!”
经过紧张行军,5月19日,37师各部到达南昌郊区一带。20日夜间,周学义、雷起云、赵华清率师指挥所,来到抚河岸边的一个高地上。他们极目远眺,望着南昌城里稀疏的灯光,在运筹着攻占南昌的部署。
大家的心情非常激动。南昌这个光荣的城市,就要回到人民的手里来了,20多年的征战之后,终于又要重见中国武装革命的圣地了。
不一会儿,侦察员气喘吁吁地回来,报告了侦查到的敌情。南昌前面的谢埠市小镇,是通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