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09.吞并波罗的海三小国
脱维亚建立军事基地,并坚持要求苏联将驻军限制在2万人以内,以不超过拉军平时的人数,进驻时间也只适用于“目前欧战期间”,一旦欧战结束,苏军应立即撤回。

    莫洛托夫拒绝了拉脱维亚代表团的建议,声称:“你们的建议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请考虑一下局势吧!”斯大林补充说:“你们应当从最坏的形势来考虑,你们不信任我们,而我们也不信任你们。你们以为我们想侵占你们,我们本来可以现在就直接这么做,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

    经过持续、紧张、激烈的争论,双方签订互助条约。条约内容与《苏爱互助条约》类似。苏爱、苏拉条约签订后,就轮到了立陶宛。

    立陶宛低头

    按照苏德秘密协定,立陶宛本属德国的势力范围。9月28日,苏德友好和边界条约又将它列入苏联的势力范围。30日,莫洛托夫召见立陶宛驻莫斯科公使,要求谈判两国关系。10月3日,立陶宛外长到达莫斯科,斯大林提出以苏拉、苏爱条约为蓝本,签订一个互助条约,条约有效期20年,战时苏联驻军5万人。立陶宛外长指出,苏联方面提出的条约草案实际上是对立陶宛的占领。斯大林说:“苏联无意威胁立陶宛的独立,相反,驻军是对立陶宛的真正保障。”莫洛托夫威胁道,爱沙尼亚已签署了类似条约,拉脱维亚也表示同意,如果立陶宛拒绝,将破坏即将建成的防御体系。在苏联的压力下,立陶宛外长被迫做出让步,但要求把苏联驻军人数缩减到2.3万人,并只驻扎在维尔诺地区。斯大林当即拒绝了这一要求,提出苏联驻军人数不能少于3.5万人。

    立陶宛代表团就苏军进驻时机等问题提出新建议,但苏方对此不感兴趣,并利用被苏联控制的维尔诺地区对立陶宛人施加压力,莫洛托夫威胁说:“苏联政府不可能使维尔诺人民长期保持安定而不关注他们的要求。”立陶宛人如不接受互助条约,就不能得到维尔诺。《真理报》也不断发出信息,声言要把这个城市划归白俄罗斯。白俄罗斯高级领导人则频频飞往维尔诺,以图“接收”产业和建立苏维埃制度。

    10月10日,立陶宛代表团接受了莫洛托夫的修订案,签订了内容与苏爱、苏拉条约相同的不平等条约,苏联驻军可达2万人。

    苏联的矛盾“心境”

    波罗的海三国对苏联恐吓威逼它们签订“互助”条约的强盗行径敢怒不敢言,它们对斯大林集团缺乏信任,对波罗的海三国未来的前途忧心忡忡,拉脱维亚外长说:“这是拉脱维亚历史上的转折点。”立陶宛外长指出:立陶宛是怀着十分沉重的心情签订条约的。爱沙尼亚外长则在签约后就递交了辞呈,以免落下“爱奸”的名声。

    在“互助”条约签订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西欧战事的发展尚不明朗,莫斯科当局采取谨慎的观望政策。苏联考虑的是,英法与波罗的海三国有着良好关系,一旦英法取胜,苏联与德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协议将没有价值,苏联如根据苏德协议对波罗的海三国采取行动,英法将视为敌对性行动而出兵干涉;而且苏联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政策只是区域性的,应服从全局需要。为此,莫斯科当局严禁军政领导人干涉波罗的海国家的内政。

    1939年10月14日,莫洛托夫致电驻考纳斯全权代表:“必须禁止同左翼团体的一切来往,只能和政府、官方团体保持联系。”10月23日,莫洛托夫向驻塔林的全权代表,也发出了同样的指示:“你们应当明白,不能出现干涉爱沙尼亚内部事务的任何举动。”10月25日,国防人民委员会就红军进驻问题发布命令,要求全体官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干涉三国内政”,称“关于波罗的海国家实行‘苏维埃化’的议论与我们的政策是根本矛盾的,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挑衅言论……如果军人中存在这种‘苏维埃化’的情绪和言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简介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目录 > 09.吞并波罗的海三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