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0.究竟该信任谁
    chap_r();    “东方战线”受争议

    自从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很快席卷了北欧、东欧、西欧和巴尔干半岛。到1941年初,德国控制了包括法国、波兰西部、挪威、南斯拉夫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时的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抗衡。

    当德军横扫欧洲大陆之时,苏联和英国不同,它是以纳粹的同道、共同分赃者的姿态出现的。苏联入侵芬兰、占领波兰东部、侵占罗马尼亚部分领土、吞并波罗的海沿岸三个主权国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苏联的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所谓“东方战线”,靠武力增加战略纵深。

    在苏联的防范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最受争议。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邻国迅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的作用极其有限,就像苏联“肃反运动”一样,目的是消灭敌人,结果制造的敌人远远比消灭的敌人多!

    谁我都不相信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早已平复,只有英国凭借隔海的优势仍在叫板,这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大国苏联。而德国情报机构对苏联的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便开始制订入侵苏联的计划,代号为。

    1941年春天的头几个星期,斯大林一直颇为苦恼。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情报机构,那些情报人员不是为钱,而是为了理想在从事危险的工作。他们报告说,德国正在谋划大举进攻苏联。斯大林不相信情报人员的话,就像任何人都会背叛自己的上司一样,斯大林坚信别人也会背叛他,特别是以“撒谎”为职业的间谍。从表面上看,他的这种想法也有一定道理:情报人员几个月前就在报告德国要入侵苏联,现在不还是好好的吗?

    西线战事早已平复,只有英国仍隔海向德国叫板。

    此前,英国首相丘吉尔送给斯大林一份秘密情报,提醒斯大林,德国即将入侵苏联。丘吉尔对自己的绅士风度颇为满意。然而,这个警告的效果正相反。在过去20多年,丘吉尔一直是个立场坚定的反共分子。所以,他的警告更让人怀疑是挑拨离间。斯大林认为丘吉尔的警告用心险恶,是英国想祸水东引,想让苏联和它的纳粹同志火并。斯大林最不希望在没有准备好之前,就跟德国开战。但苏军在肃反运动中失去了那么多高级将领,只有天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

    “红色间谍”佐尔格

    关于苏德战争,斯大林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人来讨论。自从他的第二任妻子莫名其妙地“自杀”之后,再没有女人能在他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没有朋友,至于同事,都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经过1936~1939年的大清洗,苏联的外交队伍几乎分崩离析。外交事务的掌门人莫洛托夫也只干了两年外交,且一门外语都不懂,他的外交特长比起搞阴谋的特长还差一些。虽然贝利亚掌管的国外间谍网发展迅速,但在大清洗前,他只是一个地区的警察头目,没人教他如何运营一个国际间谍网,如何解读和评估到手的情报。能够帮助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的那些人,虽然受过良好教育,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都已躺在了墓地里。

    在这种情况下,一份份情报被送到斯大林的办公桌上,等着斯大林自己做判断。情报显示,德国即将入侵苏联。这类情报来自多名特工,这些特工中最著名的就是至今还被一些德国老兵痛恨的、前德意志帝国士兵、“红色间谍”。他是德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简介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二战(上)目录 > 10.究竟该信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