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献妹入宫
皇上三思。”见光绪只字不语,翁同龢沉思了下,转话题道,“皇上,臣方才遇着张中堂,说是老佛爷传下话来,念在阎中堂勤于王事,以致身体羸弱,特恩旨居府静养些时日。”
“嗯?”光绪梦中惊醒般诧异地望着翁同龢。
“老佛爷懿旨,阎中堂勤于王事,以致身体羸弱,特恩旨居府静养。”
光绪用碗盖小心地拨弄着奶子,沉思良晌方开口道:“那户部的差事呢?怎生说?”
“说是让臣先帮着崇绮料理阵。”
光绪冷哼了一声,道:“哼!好一道恩准呐!”翁同龢不安地望着光绪,小心道:“皇上,事已至此,您就——”光绪无奈地摇了摇头,叹口气道:“朕晓得,你不必多说了。这份差事难做,好在你前边做过,朕便不多说了,总之一句话:小心用事。”
“臣谨遵圣谕。”
“好了,没事你下去吧。”光绪说着躺了下去。翁同龢两眼闪烁地望着光绪,嘴张开又闭上,终忍不住开口道:“皇上,臣还有一事禀奏。”光绪两眼怅然地望着殿顶,似乎已甚是疲倦,有气无力道:“什么事?说吧。”
“臣方才进殿遇着一奴婢,不知──”
“许是新派来侍候朕的吧。”光绪侧身望着翁同龢,“自古因女色亡国者比比皆是。朕晓得怎生做的,师傅多虑了。”
“不敢。臣只是觉着她有些可疑罢了。”
“可疑?师傅真是草木皆兵呀。”光绪忍俊不禁,笑出了声。良晌方敛了声道,“朕方才已问过了,她唤漪玉,镶蓝旗的,父亲叫德……德……对了,叫德楞泰,去岁死在了南边。”
“若是这般便是臣多虑了。只臣方才见着是李总管引她进的宫,且二人举止甚是亲昵,故有此一问。不过,还请皇上多留点心思才是。”
光绪眉头皱了下,咬牙沉思道:“朕知道了,回头你也多留意着些。”
“嗻!臣告退。”翁同龢说罢,叩过头方倒退了出去。
自东门入北海,在一帮妃嫔、太监众星捧月般地簇拥下,慈禧太后沿智珠殿、白塔、撷秀亭、庆霄楼一线散了步,又折向南,过普安殿、正觉殿,经永安桥,便来到团城。进承光殿拜了佛出来,慈禧太后只觉心情无比的舒畅。伫立七孔长桥上,傍倚栏杆极目望去,但见水光潋滟,绿柳成荫,一只翠绿色的鸟儿悠闲地飞翔于天际,宛若天际“留白”中恰到好处的点缀;俯身低视,桥下一片碧水,深深的、清清的,无数的小鱼畅游于水中,忽地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鱼跃出湖面,鳞片映画出一道弧光,弧光下泛起片片涟漪!
“老佛爷,”李莲英自承光殿出来,边一路小跑边嚷着上了桥,“奴才刚发现那羊脂玉佛左臂上竟隐隐有道疤痕。这帮奴才,竟——”
“嚷什么?!”羊脂玉佛,大块汉白玉精雕而成,头顶及衣褶嵌以红绿宝石,光泽清润,堪称稀世珍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羊脂玉佛左臂上有道疤痕,却是那英法联军洗劫的罪证!慈禧太后兀自陶醉着,闻听身子一颤,转脸白了眼李莲英,“没看着我在想事吗?!”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李莲英愣怔了阵,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叩着响头道,“奴才只是……只是看见那羊脂玉佛左臂上竟有道疤痕,故而——”
“不长眼的奴才,哪壶不开你提哪壶!”慈禧太后轻责了句,转眼西望,道,“这,还有那,都是那帮该死的洋毛子的‘杰作’!”循着慈禧太后的目光望去,却是一处高耸天际的教堂──北堂。
北堂位于北海金鳌玉蝀桥以西,又名蚕池口教堂,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时康熙皇帝玄烨偶感伤寒,旋即转为疟疾,虽遍征天下名医,然全无效验。恰此时,有两名法国天主教教士闻讯呈进一种名曰“金鸡拿”的药。康熙服后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