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献妹入宫
奴才不胡作非为。王叔生就副软性子,只恐对付不了。亲爸爸,儿臣以为还是换个人妥些,您以为呢?”
“换谁呢?”
阎敬铭似乎回过神来,插口道:“臣意醇王爷妥些。”
“你七爷身子不适,又有那么多的事需料理,我看不妥吧。”慈禧太后扫了眼阎敬铭。
“醇王爷不过督着那些奴才,想来不会有事的。”孙毓汶脸上不易察觉地掠过一丝笑容,躬身道。
“之万,你意如何?”
“臣亦此意。”
“那就如此吧。”慈禧太后抿了口奶子,“皇上,那你便下道旨吧。”
“儿臣遵命。孙毓汶,你写。”光绪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高宗纯皇帝侍奉孝圣宪皇后三次祝嘏之所。敬踵前规,尤征祥洽,其清漪园旧名,谨拟改为──”光绪说着沉思了下,“改为颐和园。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备慈舆临幸。着派御前大臣醇亲王奕譞督理该园工程。钦此!”慈禧太后接过来望了下,点头道:“好,没什么事跪安吧。”眼见众人没甚动静,遂起身脚步橐橐而去。待众人躬身退出,光绪掏怀中金表看时,恰是辰末巳初时牌,略一思忖亦踱了出去。寇连材、王福一干太监都守在养心殿外廊下侍候,见他出来,寇连材忙上前打千儿请安:“万岁爷,可要备舆?”
“不用。”光绪简洁地答应一声,仰脸望着天穹,一边走一边说道,“朕想散散步,不要这么多人跟着,只王福便行了,你待在宫里,老佛爷有事赶紧唤朕。”
其时天已渐热,白亮的日光泼洒下来,已不似先时那样温馨和煦。光绪未出垂花门已觉背上湿了大片,遂命人取了把竹扇便踱了出来。
沿永巷直北散了步,复沿一条偏窄小巷出来,不知不觉已到了隆宗门外,十几个官员兀自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个眼尖的瞅着光绪,忙道:“皇上来了!”于是众人忽地一齐跪下去叩头请安。
“都起来吧。你叫朱启,前年参劾李莲英的那个,是不是?”光绪含笑看了看众人,走到先时喊话的官员面前,“前儿军机呈来折子,说你病了,可曾好些?”太监生理机能不健全,自然不能娶妻生子,可眼见别人儿女、妻室满堂,李莲英心里直羡得慌,遂将几个兄弟的儿子过继了过来,且娶了房媳妇。朱启生性耿直,况又做着御史的官儿,当即便上折弹劾,虽说无关痛痒,但那份胆气却也让人敬畏三分。朱启不想光绪头一个便和自己说话,忙躬身道:“臣偶感风寒,已然痊愈。劳圣虑如此,臣深感惭愧!”
“你们与朕做事,朕不虑怎成?”说话间,光绪踱至另一个官员身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回万岁,臣唐景崧。”
“唐景崧?”光绪沉吟了下,“可是分发台湾府的?”
“是。”
“台湾与内陆隔着海,联系不便,日子也比较清苦些。近年来又屡受外夷侵凌,甚是难治,你可要多费些心思才是呐。”光绪略一沉吟,说道。
“臣定不辱圣命!”
“嗯。好生去做,朕不会亏了你们的,有甚难处只管告诉朕。”光绪说着环视了眼周匝,“你们但凡做事,都要与朕记住两个字:良心!”说罢一摆手,便带着王福向西折返养心殿。甫至垂花门,却听得一阵女子声气随风飘了过来,只听不真切。光绪剑眉微皱,近前却见那女子一身水泄长裙呆坐廊下,只背对着看不清其相貌。
“你是何人?”光绪干咳了两声。那女子似乎这方觉察身后有人,忙起身转过脸来,却正是那李莲芜。李莲芜怔怔地望着光绪,良晌方喃喃开口说道:“你……你是……”
王福禁不住喝道:“大胆奴婢,见着万岁爷还不下跪?!”
“奴婢漪玉给万岁爷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