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大战前筹谋
白发、白须、白眉的老人串连了他熟知的几户“水上通”来到军营,伸出了暴着青筋、颤抖着的手,指着遥远的地平线,说:南运河的上游,有一个水闸,只要把它闸死,运河水就可以不再流入护城河。华北人民支前大车队
随军转战胜利归来的河北获鹿县支前担架队老人还特别嘱咐:那个水闸就在唐官屯。大路三十里,小路二十里。
战士们来到唐官屯。
果然有这样一个水闸:闸门大开着,蹦蹦跳跳的水势向下游一泻而去;注入了护城河……
“哐当”一声落下闸门。
南运河通往护城河的水断流了!
很快,下游护城河的水位日落两尺,淹没在水中的解放军的阵地露出了泥巴地面。
大面积水患解决以后,如何突破外围护城河障碍,仍是突破阶段的主要困难。敌人非常重视护城河的作用,除沿着护城河构筑了绵密的碉堡、暗堡,组成密集火网,层层覆盖着护城河,河边还布设了密集地雷区。不仅如此,敌人还在引运河水注入护城河的同时,每天派人破冰,妄图以此阻止解放军渡河。天津前线司令部发动广大指战员开展军事民主,集思广益,发明制作渡河工具。
一纵为克服渡河困难,创造了芦苇桥、汽油筒桥、门板桥、梯子桥等十几种渡河工具和方法。尤其是芦苇桥,取材方便,浮力大,还容易架设,三分钟即可通过一个连。前总还在一纵驻地召开了架芦苇桥的表演会。
二纵指战员踊跃献计献策,想出了扎苇桥、活页桥、翻梯桥、船桥等渡河办法。
七纵为了破敌布雷和克服护城河障碍,提出利用跳板、苇子、秫秸等就便材料通过护城河,还想出了用炸药、耙雷秆等扫雷、破雷办法。
八纵准备了大量爆破器材和渡河器材。制造了篱笆、草垫、连环木桥等,还捆绑了不少柴草排子和木排,用以铺垫护城河冰面,为坦克和步兵开辟通路。九纵攻击方向在津南,地势开阔,多系水网稻田,加上敌人造成的大片水淹地,进攻有很大困难。任务下达后,各部队迅速投入战役准备。突击部队着重练突破,第二梯队练巷战,团营连练独立作战、大胆分割战术。
解放军当时还没有水陆两栖坦克或汽车,也没有现代化的工兵架桥装备,迅速通过上有火网下有地雷的护城河地段极不容易。全线强渡,敌人火力太强,伤亡太大。解放军炮火虽可以摧毁敌人的碉堡,但是暗堡太多,敌人仍可发扬火力,大量杀伤我军。搭桥,敌人炮火控制甚严,难于成功。早上试放一匹空马,还没跑到护城河边,便被敌人的子弹射倒了。夜间偷渡,敌人的照明设备把护城河上空照得如同白昼。参谋们想不出妙法,心急如焚。
纵队司令员李天佑胸有成竹,他说:“你们这十几个参谋的点子想完了,不要紧,我有好几万参谋。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算算看咱们有多少诸葛亮哪!”
经司令员一点拨,参谋们脑子立即开了窍,大家分头下到连队向指战员要“高招”。
好点子收到了好效果;纵队司令部的电话频频。送作战计划的通信员这个出,那个进。各单位送来的作战方案中有关渡河的办法有二十几种,是从8万多条建议中加工出来的。
司令部开了整整一天会议,作战计划都被批准了,只有部分的修改。一个参谋建议规定统一的渡河方案。李天佑司令员不同意,他说:“我们不能统一组织渡河,也就不能规定统一的过河办法。护城河很长,各个地方的宽窄深浅和火力强弱各不相同,不能作千篇一律的文章。”政委梁必业说:“要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创造。”
最后的方法是,司令部将二十几种过河方案统一印发部队,让各级指挥员互相参照,最后由各部队确定本部的过河方法。
战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