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13章 破敌袭,毛泽东策划打平津
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我军以劣势装备攻克有坚固设防的城市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攻城布置上,采取多路、多方向而有重点的突击;巷战中采取破墙路进,用小迂回、小包围分割歼敌。在军事进攻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开展政治攻势,争取瓦解敌人,对迅速解决战斗、减少伤亡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战役中,严格入城纪律,注意保护工商业和城市各种设施,使石家庄解放后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因为敌机的频繁轰炸,毛主席和党中央并没有住在石家庄,众所周知,他们住在离石家庄还有100多公里的西柏坡。但是,各解放区的中央首长进出西柏坡,都要在石家庄落脚,国外华人、各界进步人士和起义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投奔共产党中央。因此,中央在石家庄设了个鲜为人知的代号为“309号”的独立小院里,用于接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石家庄的攻克,是朱老总勇敢加技术的胜利。可是,他并没有把功劳记在自己的账,这从他乘兴写的一首《攻克石门》诗中可以看出来。

    石门封锁太行山,

    勇士掀开指顾间。

    尽灭敌人收重镇,

    不教胡马返秦关。

    攻坚战术开新面,

    久困人民笑开颜。

    我党英雄真辈出,

    从兹不虑鬓毛斑。

    关于朱德总司令的这首诗,当年参加石家庄战役的老兵王良弼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罗历戎的第三军抗战时住在陕西的三原,抗战胜利后,无论如何算抗战英雄的罗历戎奉命接收华北了。率部出征时,三原的士绅送他一副对联:

    运筹帷幄,今朝不亏三军将;

    龙韬虎略,它日定封万户侯。

    横批是:不叫胡马返秦关。

    罗历戎很欣赏这副对联,一直夹在他的公文包里。就是这次从石家庄出来,他也没忘记把这副对联带上。他在清风店和这副对联一起被俘了。

    所以,朱德总司令看到了这副对联,他在他的诗中用了对联中的横批“不叫胡马返秦关”一句。当然对“胡马”的解释是反其意而用之了。三原父老对胡马的意思是日本侵略者,而朱老总对“胡马”的解释是国民党,是说你罗历戎化装成炊事员也难逃人民的罗网。

    历史有时并不是人为的巧合,指挥石家庄战役的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将军在解放大西北后担任了陕西军区司令员,他的这个位置,正是当年胡宗南的位置。而当年最先破石家庄内市沟的三纵司令员郑维山,在解放石家庄后,奉晋察冀军区的命令,出任石门市卫戍司令员,大西北解放后,郑维山驻军三原,就驻在罗历戎当年的地盘上。

    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使敌人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坐卧不安的蒋介石和坐卧不安的傅作义,他们密谋偷袭石家庄。以缓和北线压力。

    还有一件巧合。

    朱德总司令的这首诗在石家庄纪念解放40周年的时候,镌刻在石家庄解放纪念碑上。在参加石家庄解放纪念碑的义务劳动中,有当年“大功团”尖刀连的连长张鸿、大功功臣卫生员于希贤、“老模范”张星耀等,他们现在都已经离休,就住在石家庄红军路干休所。这个地方,就是当时张鸿和他的连队用血肉之躯突破的内市沟的位置。

    全书结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决战石家庄: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石家庄: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3章 破敌袭,毛泽东策划打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