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二章 没爹的孩子像根草
人哭丧这一类的活计。这一类的活除了看上去不太有面子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可取之处。第一,这不需要太多的技能,很容易上手;第二,这样的活挣钱比较容易,毕竟祭祀丧葬都是大事,事主出手会比较大方;第三,这个行当没有旺季淡季,因为人总是要死的;第四,参加这类活动,基本上都是管饭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孔丘跟着这个邻居参加了一次助祭,结果不仅得到了报酬,而且有好吃好喝。
“哇噻,这个生意好啊。”孔丘立即就爱上了这个行当,他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一个职业了。
从那之后,孔丘就经常找这个邻居带他去参加各种祭祀丧葬活动:邻居也乐意带着他,反正多他一个不多,也不占用名额,事主愿意给报酬就给,不愿意给报酬,至少能混几顿饭吃。此外,孔丘也很懂事很懂礼貌,大家都喜欢他。
基本上,孔丘就是个群众演员,目标就是挣几个盒饭。
按。子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丘对于自己少年时的这段历史,从来没有隐讳过。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小的时候很低贱,所以会做很多下等人做的事情。
孔丘,一个苦水里泡大的孩子。
一直到长大,孔丘对祭祀和丧葬的礼节都很讲究,这就是因为他从小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原因。
按。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什么意思?孔子见到穿丧服的、穿官服的和盲人,即使对方年龄小,也会站起来致意,如果是路遇,一定会快步走过。
为什么孔子会这样呢?孔子给了答案:“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贾子新书·保傅》)一句话:习惯成自然,这就是孔子的职业习惯。
习惯成自然,这句常用语出自这里。
原本,孔丘的命运就是这样了,一辈子做一个替人打扫卫生、端茶递水、抬棺材挖墓地、替人哭丧的下贱人。
可是,孔丘十五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确切地说,改变了他的思想。
那一年,是鲁昭公五年(前537年)。
叔孙豹的恼火和烦恼
鲁昭公名义上是鲁国的国君,但是,鲁国实际上控制在三桓的手中,也就是季孙、叔孙和孟孙三大家族手中。
三大家族之间,表面上和和气气,其实也在钩心斗角,互不买账。
鲁昭公元年的时候,晋国和楚国召开第二次世界和平大会,叔孙豹代表鲁国参加。当时,孟孙家族比较弱势,因此,但凡外交,都交给叔孙豹;内政,就交给季孙宿,也就是季武子。
叔孙豹参加盟会去了,季孙宿在后面开始使坏,出兵攻打莒国,拿下了莒国的郓地。为什么打莒国?因为莒国靠着季孙家的地盘,拿下来就是季孙家的。为什么说他使坏?
世界和平大会正在召开,楚国的公子围和晋国的赵武代表两个超级大国宣布世界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了,再也没有国家打仗了,和平了,幸福了。
上午刚刚说完,下午莒国的使者就到了,在世界和平大会上控诉鲁国侵略者抢占了莒国的地盘。
“他娘的,鲁国人胆肥了?世界和平大会期间竟然发动侵略战争,这不是不给我们面子吗?这不是破坏和谐社会吗?这不是顶风作案吗?我建议,把鲁国使者给杀了。”王子围正想找点事树立威望,如今机会就送上来了。再说了,鲁国是晋国的跟班,杀了鲁国使者对楚国也没什么坏处。
叔孙豹吓得一身冷汗,平白无故就要被杀,冤不冤啊?
赵武当然不干,要是保护不了兄弟国家,要这世界和平又有什么用呢?
“令尹,我看,就算了吧。”赵武出来打圆场了,说了一段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