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蜜蜂和世子
边哀求道:“我有一事相求,请主公开恩。”
孙权惊讶地问道:“什么事?你好好说!”
“我愿以主公对我的恩赏来换取苏飞的一条命,恳请主公成全。如果不是以前苏飞救了我,不要说今日立下的寸功,就是自己的性命也早就没了。”
孙权听了,考虑良久。
如果没有苏飞当年施救甘宁,也就没有今日的大捷。
但是他很快又摇头道:“如果我饶了苏飞一命,想必他又会逃跑,再向东吴复仇吧?”
“不,绝不会!我甘宁发誓绝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你说得肯定吗?”
“您让我发什么样的誓言都可以。”
“那好,看在你的面上就免他一死!”
孙权终于饶了苏飞一命。
接着,孙权又对引荐甘宁的吕蒙也给予了恩赏,还封他为横野中郎将。
但是,庆功宴的和睦气氛却很快被打破了。
“你这混蛋不许动!”
忽听得一声怒喝,只见一人手持利剑从宴席的一角直冲甘宁而来。
“啊,你想干什么?”
甘宁一边呵斥,一边紧张地举起前面的餐桌,抵挡了对方迎头砍来的一剑。
“住手!凌统!”
由于情况紧急,连命令左右的时间也没有。孙权不得不从后面亲自抱住了施暴者,一边大声地命令他住手。
施暴者正是凌统。在建安八年发生的那场战争中,其父凌操奉命攻打黄祖,立下了大功。可惜在战斗中,不幸被当时还在黄祖手下效命的甘宁所射杀。
当时,凌统还是个第一次上阵、只有十五岁的年轻小将。从此,他悲痛地独自吞下丧父的泪水,每天都在心中发誓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孙权听说了凌统的心事后,大度地对他说道:“你今天这样狂躁似也情有可原,我不怪罪你,为了你的一片孝心,我也原谅你的无礼举动。但是,作为国中藩臣,侍奉同一个主人,难道大家不是兄弟吗?甘宁在过去的战争中杀害了你的父亲,是因为他必须对当时的主公竭尽忠勇。现在黄祖已亡,甘宁也效命于东吴,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何还要对他抱着过去的怨恨呢?虽然你的孝心感人,但却偏执地不忘私怨,这说明你只知孝心而不知尽忠的大道理。我孙权今天原谅了你的这些过错,希望你把过去的一切仇恨都忘了吧。”
听了国君的谆谆教导,凌统放下手中的利剑,拜伏在地:“主公的教诲我会铭记在心,但请体察我的苦衷。我从小就受到主公厚恩,永志不忘。可是父亲被人夺走了性命,作为儿子心中是多么的痛苦,更何况现在杀人凶手就在我的眼前,我怎么能忍下这口气?”
凌统恸哭不止,又不停地叩首,额头上鲜血如注。
“不要再哭了,相信我会给你公道的。”
孙权和诸位大臣一起极力抚慰凌统。虽然凌统今年才二十一岁,但自从追随父亲去江夏第一次上阵以来,他的骁勇已赫赫有名。孙权也很爱惜和赞赏这个年轻人。
事后,孙权封凌统为承烈都尉,又命甘宁统领百艘兵船和五千水军去镇守夏口。
孙权这样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凌统慢慢地淡忘对甘宁的宿怨。
东吴正在不断地加强和扩展势力。
南方的天下充满着兴盛昌隆的气氛。
现在,东吴势力又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编制了自己的水军。
这也进一步显示了江东的造船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东吴热衷于建造大船,并不断将新造的大船结集于鄱阳湖。周瑜被任命为水军大都督,频繁地举行水军的大演习。
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