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火中取栗
时机,则大祸来袭也就不远了啊……”
“……”
孙权越发低头不语。
隔了片刻,孔明继续说道:“何去何从全在将军阁下一念之间,不管如何,江东的百姓难免遭受涂炭之苦。若战则战,若降则降,无论做何决断都须趁早。同是降服,索性最初便抛弃掉羞耻之心,如此还可多保留几分颜面。”
“先生……”孙权抬起头,他内心竭力克制着愤懑,却全都刻在眼睛里,刻在嘴唇上,也刻在了脸上。
“闻听先生一席话,倒使我想起一句俗语:风凉人自会说风凉话。若果如先生所言,为何先生不劝刘玄德投降?刘玄德与我东吴相较,更无胜战的可能,难道先生就没有将刚才一席话照实向刘玄德献言么?”
“将军所言极是。昔日齐国田横虽只是一介处士,犹不肯向汉高祖投降,为守节操而不惜自戕。我家主公刘豫州乃是皇室宗亲,更何况英才盖世,受万民仰慕,与百姓的关系正如鱼儿与水之和睦,何至于山穷水尽到降服的地步?再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不成,在于天命也,焉能屈降于曹操之辈?假使我将刚才向将军阁下所言,照实向我家主公进言的话,必当立遭斩首,即使不然,也会被视作卑伪小人,一辈子受鄙视啊。”
不等孔明话说完,孙权突然间变了脸色,腾地站起身,跨着大步,离席而去。
屏立于两侧的诸重臣大将心里竟然油然而生一丝痛快之感,众人毫不掩饰地脸上露出嘲笑,或向孔明投去不屑的眼神,随后三三两两地从大殿消失。
只有鲁肃一人留在原地。
“先生,这是为何?”
“什么?”
“我再三提醒忠告,先生却好像一点也没有听进去,这下好,先生白白辜负了我对你的同忧共感。如此不逊之言,不要说孙将军了,任是谁也会翻脸动怒的!”
“呵呵,我说了什么不逊的话么?我倒自己觉得说话很谨慎嘛。看来,孙将军也不过是个难容别人、没有雅量的人哪。”
“话说回来,莫非先生另有什么锦囊妙计?”
“当然!若不是胸有成竹,亮刚才所言岂非一场空论?”
“若真如此,鲁肃自当再次向主公进言。”
“倘若听得进逆耳之言,真心垂问的话,亮可以献上破曹操之计。曹操虽拥有百万之师,但是依亮看来,不过是麇集在一起的蝼蚁罢了,亮只消一挥指,定叫他像齑粉一般碎裂,亮只要手动一下,定叫大江之水逆卷而上,谅他千百只战船也顿时吞没无踪。”
孔明说着,炯炯有神的眸子射向天的一角。
鲁肃静静地看着那双眸子,他深信眼前这个人绝不是狂人。
鲁肃追着孙权,前后脚进了后殿一间房内。孙权已经更衣完毕。
鲁肃跪在地上,再次劝谏道:“主公未免太性急了。孔明还没有将他腹中所藏的真心话说出来哩。他言称破曹大计是不可轻易吐露的,而且大笑不止,认为主公器量狭小……是不是再敲打敲打他,让他一吐真言?”
“什么?!他竟然认为我是个器量狭小的主君?”
孙权手下佩着玉带,脸上却堆起了满面怒气。
眼下是非常时期。事关国运和百姓兴亡。
——孙权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鲁肃,让我再探探孔明究竟有何大计!”
“呵呵,主公英明,真是胸襟阔达啊。”
“他在哪里?”
“还在大殿里。”
“你们谁也不许进来!”
孙权屏退左右,自己一个人又来到孔明跟前。
“先生,请恕我年轻无礼。”
“哪里哪里,是我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