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谕二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八首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上有饥雁号,下有枯蓬走。
东阁有旨酒,中堂有管弦。
冢妇独守礼,群妾互奇(袤中换牙)。
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
有源殊不竭,无坎终难至。
再鸣万人泰,泰阶为之平。
少时共嗤诮,晚岁多因循。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母兄未开口,已嫁不须臾。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不比山上泉,比君井中水。
云是元监察,江陵谪去时。
五年春,微之从东台来,不数日,又左转为江陵士曹掾。 诏下日,会予下内直归,而微之已即路,邂逅相遇于街衢中,自永寿寺南,抵新昌里北,得马上语别;语不过相勉保方寸,外形骸而已,因不暇及他。是夕,足下次于山北寺。仆职役不得去,命季弟送行,且奉新诗一轴,致于执事,凡二十章,率有兴比,淫文艳韵无一字焉。意者,欲足下在途讽读,且以遣日时,销忧懑,又有以张直气而扶壮心也。及足下到江陵,寄在路所为诗十七章,凡五六千言,言有为,章有旨,迨于宫律体裁,皆得作者风。发缄开卷,且喜且怪。仆思牛僧孺戒,不能示他人,唯与(木勺) 直、拒非及樊宗师辈三四人,时一吟读,心甚贵重。然窃思之,岂仆所奉者二十章,遽能开足下聪明,使之然耶?抑又不知足下是行也,天将屈足下之道,激足下之心,使感时发愤,而臻于此耶?若尔不然者,何立意、措辞,与足下前时诗,如此之相远也?仆既羡足下诗,又怜足下心,尽欲引狂简而和之;属直宿拘牵,居无暇日,故不即时如意。旬月来,多乞病假,假中稍闲,且摘卷中尤者,继成十章,亦不下三千言。其间所见,同者固不能自异,异者亦不能强同。同者谓之和,异者谓之答,并别录《和梦游春诗》一章,各附于本篇之末,余未和者,亦续致之。顷者,在科试间,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共患其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辞繁,意太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足下来序,果有词犯文繁之说。今仆所和者,犹前病也。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引所作,稍删其烦而晦其义焉。余具书白。
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都尉身降虏,宫刑加子长。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树心半为土,观者安得知。
不如守贫贱,贫贱可久长。
矢人职司忧,为箭恐不精。
庶使孝子心,皆无风树悲。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
惟有一堪赏,中心无蠹虫。
孰谓虫至微,虫蠹无已期。
岂无盈尊酒,非君谁与娱。
从容下南山,顾(目兮)入东闱。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
飞电化为火,妖狐烧作灰。
颜色非相远,贫富则有殊。
花衰夏未实,叶病秋先萎。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
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贪乌占栖息,慈乌独不容。
我本幽闲女,结发事豪家。
根株非劲挺,柯叶多蒙笼。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无人立碑碣,唯有邑人知。
盗心憎主人,主人不知情。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