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汉王
响,秦淮河上的喧嚣旖旎倏然不见。
原来云琴儿已然登场,轻舒玉腕,在这灯火如星的河面上,奏起了天籁之音……
盛夏季节,秦淮河上虽清凉,但多少有分暑热。琴声漫起,却带了分深秋的萧瑟和惆怅。
那惆怅满怀,萧瑟入骨,闻音之人,就算是雷公子、贝子尹,脸上都带分落寞。繁华之后,自然落寞,繁华红尘、纵酒狂欢本不也是另外一种落寞?
那种夜深人静无眠的酒醒,那种漫漫长夜咀嚼的寂寞……
纵使千古风流,纵是走马章台,但黄粱梦枕,庄生迷蝶,酒醒时,不过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琴声错落,就算是秋长风眼中,也是带分萧索的意味。叶欢虽左拥右抱,可目光不时地望向秋长风,带着些许的意味深长。
就在众人沉浸在寂寞之中,琴声陡转,变得慷慨激昂,肃杀肃然,又将众人带入剑阁纵马,夜雨洗兵之境。
铁马金戈,风雨如兵。
那旖旎的秦淮河上,竟然被一曲感染,有了西风残冷,汉家陵阙的壮怀激烈。这截然相反的意境,一曲连接,浑然天成,早让人如痴如醉,如歌如泣。
众人心随琴韵流转,时而萧瑟、时而激昂,忽进寒冬飘雪,又入暖春飞絮。众人闻之,但觉心中愁肠百结,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一曲终了,秦淮河上出奇的没有喝彩掌声,众人竟还沉浸在曲声曼妙之中,半晌后,才有如潮的掌声喝彩声四起。
秋长风轻轻叹口气,喃喃道:“一曲分四季,妙音天难闻。只是……”他话说一半,突然停止。
叶欢像是不经意地问道:“只是什么呢?”
秋长风摇头道:“没什么。”
叶欢一笑,居然不再追问。
秋长风也是笑笑,竟然也不再说,可他心中却多少有些奇怪,这大船之上,他对江南飞虽是客气,但最感觉有意思的却是眼前的这个叶欢,他始终觉得这个叶欢有些不对劲。
秋长风的感觉很敏锐,他认为有问题的地方,迟早会追出问题所在。他这种敏锐的感觉,却是建立在极为缜密的推断和经验上。
他能片刻看出死者的死因,他也能一眼看明白对手的心思来历,所有的判断,在于他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头脑。
没有谁知道他如何能做到这点,就算纪纲也不知道。可秋长风自己却知道,他用了足足七年,才学会了一整套观人的法则,他下的苦功,到如今终于有了收获。
这套测人法则听说是传自北宋仁宗年间的名捕叶知秋,经数百年的积累,才由一个天纵奇才的高人发扬光大,整理出一百三十五条法则,二千零二十四句口诀。
口诀叫做乾坤索。
这口诀一直很神秘地存在,直到大明初年才被人发现。
而这两千多句口诀,不但早被秋长风牢牢记在脑海,而且运用的炉火纯青。
他上船后,本是对船上众人一无所知,他就是凭借苦练多年的观测之法,轻易地让几家望族的矜夸公子低首。
可他始终琢磨不透叶欢的底细。
他绝不信叶欢是长白人士,也不信叶欢是做生意的。他方才故意欲言又止,若是寻常人,早就追问,可叶欢竟能忍住不问,可见是个自有主张之人。
秋长风一连数次试探,只测出叶欢这人善于掩饰内心的情绪、孤傲,又很是老辣。这种性格,本和叶欢的年龄格格不入,叶欢能年少老成,对花国论后远没有荣公子等人上心,这说明他本意很可能不是在花国论后,那他来这里干什么?
要知道燕雀不知鸿鹄之志,鸿鹄当然也不屑与燕雀为伍。
秋长风看其举止,知道叶欢绝不会和荣公子等人一路,因为荣公子那些人不配,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