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节 欲将何等天下交付后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
至将尉士兵混同冒功。士兵军功之特异在于:陷队之士(敢死队)优待军功,十八人斩首五级,即人各赐爵一级;若战死,则允许家人承袭爵位。而大小将官的军功,则不以斩首记,而以胜败记。若将尉也以斩首记功,一则容易冒功,一则容易使将官忙于斩首而忽视号令职能。这种胜败之功,又以职务高低分为两个等次:什长(统十卒类似班长)以上,千夫长以下(统称军尉),皆以每战总体杀敌人数是否超过定数记功;千夫长之上的将军,则以攻占城池、杀敌人数、最终胜负等三方综合论功,尤以最终胜负为根本。《商君书·境内篇》提到了两种定数:百夫之旅,每战斩首三十三级以上者,百夫长等同士兵之斩首一级;将军统兵野战,每战斩首八千以上,并最终获胜者,该将军等同士兵之斩首一级。这种军功制,山东六国谓之“本赏”,意为以战胜为根本论军功。孤立地看,尚难以知其在当时的意义。而若与山东六国军功制对比,则立见高下。当时的山东六国,只有斩首之赏,而没有胜负本赏;也就是说,只要斩首,虽战败也有赏赐,没有斩首,虽胜亦不赏赐。显然,这是极不合理的。荀子在《议兵篇》评论秦国军功制说:“秦人……非斗无由也,功赏相长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三大类中,士兵之功、军尉之功,皆由上将军府会同考功署确定封赏等次,后报秦王以王书形式下达即可,不列入朝会封赏之列。所以,蒙毅所要完成的最大一宗是将军军功。若以万人两将军计之,则秦军六十万便有一百二十名将军,再加上国尉府与关塞系列的其余将军级的武职官员,至少当在两百余人。要将如此之多的将军军功准确无误地在一个月内辑录确定下来,诚为不易也。

    其二,政功。又分为建言之功、统事之功、民治之功三目。

    所谓政功,即与军功相对的文官功绩。商鞅在秦国变法之彻底,体现在方方面面。以赏功制而言,以“奖励耕战”为轴心,臣民于国有功皆赏,文治之功更不能忽视。作为国家体制的基本一面,秦国政府官员也有爵位系列,与军功爵位是分中有合的两个系列:高端重合,常态两分。文官是十一级爵位,从低到高分别是:有秩吏、后子、君子、大夫、显大夫、客卿、上卿、公、关内侯、列侯、君,其最高三级,与军功爵重合。当然,从实际情形说,战国百余年前后定会有所变化,不能一概而论。就功绩论,谋划之功主要是计从属官吏的襄助功绩,各种言官的建言功绩;统事之功,则多涉大臣,是计各署主官的为政功绩;民治之功,则多涉郡守县令及地方官吏之政绩。其间重合,自不待言。

    政功殿前封赏不包括吏员。也就是说,吏的功绩不由秦王在朝会封赏,而由丞相府、国正监会同确定封赏等次,再报秦王以王书名义颁行。依秦国法度,君子(含君子在内)以下的三级为吏,俸禄大体在一百石上下至三百石上下。蒙毅所要做的,是辑录确定全部官员功绩。政功弹性极大,繁细多变远远甚于军功,录功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

    其三,民功。又分为耕耘之功、商旅之功、百工之功三目。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民爵之实施已经深有根基,庶民对爵位的追求与尊崇也已经浓烈异常,蔚为风尚。以至后世学人指斥云:“”秦国民功封赏大体有三种情形。其一,农人耕耘有成,多纳粟谷超过定数,即可记功,交纳功绩累计到定量,即可拜爵一级。此等定数究竟几多,史无可考了。然《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列的一则救灾拜爵记载,却大致可见端倪:“始皇四年,天下疫,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其二,商旅、百工或以作为,或以金钱,或以财货,或以义举,但凡助国,俱可记功。功绩累积到定数,即可拜爵。秦王曾专门给商人寡妇清记功拜爵,还立了一座怀清台便是例证。其三,民众在特殊时期或服从法令或勇赴国难,亦可群体记功赐爵。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秦帝国V:铁血文明简介 >大秦帝国V:铁血文明目录 > 第一节 欲将何等天下交付后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