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9 去北部——库尔德难民逃难记
    chap_r();    一盎司的成功,需付一加仑的鲜血。

    ——乔治·巴顿

    4月1日,凌晨4点,巴格达首席老朱把我叫醒,没电,我们摸黑用凉水擦了一下脸, 然后扛起铁鍬去拉屎,由于水电无保障,楼内的冲水马桶根本没法用。夜漆黑如墨,我们打 着手电仔细挑选地面,因为附近已被我们“拉遍”。

    5点整,我们赶到拉希德饭店。记者们正在楼下静立,等候伊拉克新闻部官员到来。除 约旦记者自己开一辆“尼桑巡逻兵”外,所有西方记者俱财大气粗,掏出整打的美元,雇伊 拉克新闻部的汽车。战时伊拉克规定,所有外国记者外出,必须乘新闻部的车,不许随便自 己雇车,连狂得不行的CNN也得服从。我们则受到优待,获准开自己的奔驰—260,但必须 让一个新闻官员“全陪”,服从他的一切命令。今天分给我们的“全陪”是穆罕默德,上周 他曾陪我拍过挨炸的儿童奶粉厂。穆罕默德检查了我们后备箱里的150升备用汽油后下令上 车待命。

    直耗到6点钟,我们才接到出发的命令。所有汽车全编了号,必须依次行驶,不得超 越。约旦记者被编在我们前面,大胡子摄影记者朝我挥了一下特大号烟斗:“但愿路上别出 事。”我朝他回敬了一句刚学的法语:“Bon Voyage(一路平安)。”

    由于通往基尔库克的2号公路正在运兵,我们不得不向右绕行走另一条低等级公路。

    驶过小扎卜河大桥,左侧丛林中有几十辆烧毁的IFA牌军用卡车。路边开始出现烧毁的 建筑物。持AK—M步枪的爱国民防团站在路中央不停地检查过往车辆的证件。

    天气仍很阴晦,像雨后的湘西张家界,雾气述蒙,令人怀旧、忧怨、伤感。公路两侧被 火烧毁的IFA军车连绵不断,公路沿线的制高点都筑有碉堡,上插红、绿、白、黑四色伊拉 克国旗。向阳的山坡上架满了双人帐篷和班用帐篷,洼地中有t—62坦克和法制GCtI20毫 米自行加榴炮。路边所有的萨达姆画像全被毁坏,上面布满AK式步枪7.62毫米的弹洞。 枪炮声不绝于耳,我们的车队在军车中蜿蜒穿行。

    中午时分,跟在我们后面的皇冠车直闪大灯,示意停车。原来我们滞洒的大奔驰右后轮 被弹片扎穿了,正“吃吃”地跑气。趁老朱换备用车胎之机,我又给我们的“大奔”加了 60升油。

    经过六个多小时的飞驰,我们抵达巴格达以北400公里的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 这里是前天刚收复的。街头不时可见被击毙的库尔德人尸体。衣衫槛楼面黄肌瘦的库尔德农 民,诚惶诚恐像惊了枪的兔子一样四处乱跑。由于天气转暖,有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招得 成团的苍蝇乱舞,绦紫色的污血在柏油路上龟裂,臭气冲天。

    一向被视为伊拉克骚乱根源的库尔德问题再次引起了国际关注。很多中东问题专家认 为,库尔德问题不但关系到萨达姆政权存亡,而且正在成为关系到伊土、两伊和叙伊关系的 地区性棘手难题。

    库尔德人是生活在西南亚库尔德斯坦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库尔德斯坦地区包括土耳 其东南部、伊拉克东北部、叙利亚东北部、伊朗西部和苏联的亚美尼亚。库尔德语属印欧语 系伊朗语族。绝大多数库尔德人是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

    库尔德人在历史上主要以游牧为生,受居住国或居住地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影响, 库尔德人各部落各分支的经济、文化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谋生手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 化。山区居民一般定点放牧或继续游牧,平原居民则从事农业,而居住在伊拉克基尔库克油 田地区的库尔德人则多为石油工人。

    目前,全世界约有2500万库尔德人,他们的大体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从战场归来简介 >我从战场归来目录 > 29 去北部——库尔德难民逃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