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的尚书左仆射,开始在心中拨弄起如意算盘来。
工部尚书苏府。
“想不到今日竟然是章惇出来仗义执言……”韩维对此很有几分感叹。
苏辙却摇了摇头,道:“他其实也是有自己的算盘罢了。我辈不可沦入党争之中,计较这些个人的得失利害。当务之急,还是如何救灾善后。”
“公有何良策?”
“某已估算过,要使曹村决口重新堵上,需要三至四个月的时间,征集十万兵匠、三万役夫,材料约在一千万石至一千五百万石之间,米约要二十万石,钱约要十万贯。”苏辙的心情非常抑郁,尤其说到这些庞大的数字,声音都几乎轻得听不清了。
“所费如此之巨?”韩维不禁目瞪口呆。
“不错。这仅仅是曹村一处。”苏辙沉声说道:“还有数以百万计的灾民要赈济,许多百姓的收成也毁于一旦,朝廷理所应当减免赋税,还要帮助百姓重建庐舍。全部的损失,也许最终会达到上千万贯……”
“那即便是印刷交钞也解决不了啊……”韩维瞠目说道。
苏辙凝视韩维,诧道:“难道公想加印交钞?”
“若不如此,朝廷哪来那么多钱?”韩维苦笑道。
“只怕是饮鸩止渴。”
“便是毒酒,亦只得喝了。早则今秋,迟则明春,西夏必定入寇,不早为之备,到时后悔无及。”
“这……”苏辙沉吟起来。
“所幸国家财赋粮米所产之地,未曾受灾。根本未动,还伤不了元气。”时至此刻,韩维也只能自我安慰似的说道。
“提前吧……”苏辙突然抬起头来说道。
“什么?”
“提前移民湖广。反正救灾也要花钱,设法将一部分灾民转入湖广地区安置。给他们锄头与犁,再招募一部分厢军,保护他们去湖广四路开山围湖垦田。”苏辙的眼中,闪动着一种叫勇气的东西。
“灾民需要的是安抚……况且朝廷准备不足。”韩维却无法想象如此大规模的工程这样仓促地开展。
“已经有前期的准备,也有一定的经验。”苏辙沉声说道:“明春可以从淮浙运种粮,还可以从占城、交趾购买种子,种子可以解决。农具由朝廷提供,垦田十年内不要纳税,所垦之田归本人所有,朝廷只要提供路费与过冬的衣服粮食……”
“这……”韩维被说得也有几分心动了。
“这也是个机会,否则朝廷多因循守旧之人,移民之事,百年难成。某听说已经有南方的商人至灾民中招募人手,远赴南洋诸岛开垦,盖因当地土人殆于劳作,虽重金不能招致,故有人便从灾民中招人前往,而亦有不少灾民迫于生计愿往。湖广四路,再偏僻亦是中华之内,为生计故重洋之外尚有人愿往,何况是湖广?朝廷亦不需勉强,只说明凡愿往湖广垦荒者,便发放粮食冬衣,否则只供给一半衣食,百姓必然乐从。”
“罢、罢!”韩维一拍桌案,朗声道:“某愿与公一同上书陛下。”
次日。
慈寿殿的气氛十分紧张,所有的内侍宫女都小心翼翼,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口。两宫太后与皇帝、皇后谈论的事情,按理说内侍宫女是应当回避的,但是现在明显是没有回避的必要了。
刚刚从旱灾中恢复元气的大宋朝,马上又遭遇到特大水灾。而这个水灾之所以发生,却是因为人祸——这实在不能不让赵顼心头冒火,若非顾及历史上的令名以及知道朝中大臣必然反对,赵顼真想大开杀戒,将曹村的大小官员全部赐死,发泄心中的怒气,而不是“仅仅”抄家、流放至凌牙门充军。
因此在这个当儿,宫中所有的内侍与宫女,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触怒了皇帝,遭受池鱼之灾。毕竟本朝有不杀士大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