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表达着自己的活力,他身心快乐。
“你就是李向南?”听完黄平平的介绍,他风趣地转向李向南,“久仰大名,一个新闻人物。来来来,你们各就各位,坐下。”他指点着,让黄平平和李向南坐下。
客厅宽敞明亮,落地大窗,几盆万年青、仙人掌在阳光下绿得发亮。
“他一直想能看看您,和您谈谈,今天我把他给您领来了。”黄平平说着,自己打开糖盒挑拣着,“上次来还有酒心巧克力呢,这次怎么没了?”
靳一峰笑了:“你又没告诉我,让伯伯给你留着。”
“要靠你自觉想到,要不,还需要什么知己知彼、富有预见啊。”
靳一峰快乐地仰头哈哈笑了。
看着黄平平说话时娇嗔的神态,看着她一边吃糖一边极轻地哼着歌曲,脚在下面小孩一样踏摆着,李向南心中止不住笑了。黄平平很善于和人交往,她在这儿自自然然就扮演了一个让老头喜欢的小姑娘的角色。他想到她在路上告诫他的“策略”了。这位老练的领导干部靳一峰,绝不会想到他喜欢的小姑娘会有如此心计吧?
“李向南,你刚从古陵回来?”靳一峰在写字台旁的转椅上坐下,问道。
“是。”李向南连忙答道。靳一峰居然知道他在古陵县,这让他有那么点受宠若惊。
“那座古木塔现在怎么样,保护得好吗?”
“您去过古陵县?”李向南稍稍夸大了一些自己的惊喜。
“老区嘛,1942年春天我路过一次,1958年我又去过一次。”
“靳伯伯1958年在全国农村跑了一大圈,写过一份调查报告,反对浮夸风和大冒进,第二年就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黄平平在一旁介绍道。
“实际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不提这了,老提这段历史,以为光荣,就太可悲了。”靳一峰摆了下手,打断黄平平的话,还是含笑看着李向南,“你清楚这座塔的历史吗?”
“它……是北宋时期建的。”李向南只能这样简单回答。一瞬间,他有些后悔不曾更详细地了解古陵木塔的情况,看来,这位首长考察一个基层干部有着独特的角度,他可能喜欢那些有多方面兴趣、修养的年轻人。要说自己的知识是比较广泛的,但去古陵的这段时间,他完全忙于政治斗争、经济改革,恰恰没有来得及更多地了解历史和风俗。
“具体是哪一年啊?”靳一峰继续问道。
“不清楚。”
“你是古陵县的父母官,对这可应该清楚啊,这是你们县的骄傲嘛。”靳一峰说。
“靳伯伯,您还记得是哪年吗?”黄平平显得很有兴趣地问道。只有她才清楚这位靳伯伯的兴致在哪儿。
“这座塔是辽清宁八年,也就是公元1062年建的,在中国现存的木佛塔中,除了山西应县木塔就是它最古了。应县木塔是辽清宁二年建的,它比应县木塔晚建六年。”
“靳伯伯,您这记性真是绝了。”黄平平惊叹道。
李向南这才醒悟过来,明白靳一峰那勃勃的兴致是怎么回事。自己真是笨蛋。“靳伯伯,隔这么多年,您还记得这么清楚啊。”他也为时不晚地表示由衷的惊叹了。
靳一峰笑了,坐着转椅来回转了转,又问:“你知道古陵木佛塔的高度吗?”
“不知道。”李向南摇了摇头,显得极感兴趣地看着靳一峰,“您是不是还记得?”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古陵木塔的高度应该是六十二米七十。”
“靳伯伯,您记性这么好?”李向南的惊叹既有策略的夸张,也有真实的成分。
“感兴趣、注意,就能记住呀。”靳一峰的兴致更高了,他点着烟,往椅子上靠了靠,“你们知道塔是从哪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