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了我将近两个多月,头都想大了。当时前后的情节都有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连起来。不过还好,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两个章节令我自认为是故事的一大看点,不但成功地连接起两大块断裂的构思,还让我痛痛快快过了一把“惊险”的瘾。
还有,故事的结尾也是令我满意的地方。(个人认为,结局和结尾是两码事)虽然已经没有什么悬念的东西可以展示了,但就作品的节奏来说应该有这么一个舒缓下来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它的象征意义;当初我把“接头”作为小说的名字就是认为生活在那种状态下的人,每一天过得都像完成一次接头任务似地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危险性。而徐耀祖和阿四的接头明面上是达到了首尾呼应的形式上的效果,实际上是对秦铮悲壮结局的一种更为积极向上的诠释;对一直对所谓的“内鬼”耿耿于怀的寺尾谦一的一种反讽。
不满意的地方也有。
比如,对女主角沈琼的性格层面挖掘的东西较少,流于形式的东西较多。实在没办法,对于女性心理的描写着实是我的弱项。将沈琼写得有些飘渺,有些神秘,也是无奈中采取的一种投机取巧罢了。
从最初的创作冲动,到后来的布局谋篇,到现在的完成作品,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
闭上眼睛,仿佛真地看到那个雪原上的波兰人和侃侃而谈的年轻军官。他们的生命是卑微的,但又是那样的崇高,那样令人肃然起敬。一个为了获得死亡的尊严而用理性击败了自身的软弱和恐惧;一个为了大多数人的自由用微笑和淡定从容赴死。
他们是我的英雄。
现在我把他们的勇气和智慧叠加到一个名叫秦铮的年轻人身上。我真诚地希望他能够嬴得你们的感动。
我喜欢读书,而且我相信书中所描绘的人性是真实存在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光辉灿烂的东西。
感谢我的家人,一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给予我的默默支持。
感谢起点中文网,尤其是文学网的六月雪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她的指导和鼓励。
感谢伟大的互联网时代,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