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是预订的车吗?”
“对。11月13日,由电话预订的。”
“你还记得那位东京人的相貌、服饰吗?”
“记不太清楚了。如果是近两三天的客人,也许还有些印象。”
“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吗?”
“嗯……对了。想起来了。14日早上正下着雨,有位客人打听,附近有没有卖雨伞的商店,我就把事务所的备用雨伞借给他了。是东京的那位。”
“那把伞,让他带走了?”
“没有。收回车时,好好地放在车里。”
“那么,借我看一下驾駛证登记本。”
“好吧!……”出租车行的职员回头去找。
“东京都世谷区奥泽5-2-x,板户信一郎,37岁……”警察一边念着,将信息记了下来。
“这人年龄与驾驶证上,登记的似乎有差距,你说是不?是不是看上去很年轻?”
“这个吗……我倒看不出来。”
“是吗?……最后再问一个问题。这很重要,你要好好回忆一下。车子收回来以后,你仔细检查过吗?”
“当然要检查了,因为有时候光凭外观来看,是看不出毛病来的。”
“轮胎和底盘也要检查吗?”
“当然都要检查。”
“轮胎上有没有泥巴?”
“泥巴?……这几乎哪辆汽车都会有,因为车不仅限于在柏油路上行驶嘛。”
“不,我说的不是所有的车。是说东京人租过的车轮、车底是不是有泥巴。”
“嗯,那辆车吗……在排气管的消声器底部,有在石子路上行驶时,不小心擦伤过的痕迹。不过,很轻,还算不上是伤,所以我们也没有追究。”
“是吗!……”佐藤看看清水,清水会意地点点头。这是到这里调查的唯一有价值的收获。
如果只在9号髙速公路上行驶,是不会擦伤车底的。但是,从船平山车站到臼井隧道口附近的道路,是凸凹不平的石子山路,所以,有可能擦伤汽车底盘部位。
在小郡日产汽车出租部租车,14日租出,16日在山口退车,这些与多田雄一住过的律和野K旅馆,提供的情况一模一样。加上汽牢在山路上行驶过这一点,都可以作为证据。可是,遗憾的是:租汽车的人的外貌不符合条件,是37岁的板户信一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多田雄一对租汽车的事情,一点也不加隐饰,对女服务员说这些意义何在?如果他是犯人,是在案发现场布置绳索的人,难道竞会丝毫不掩饰租了汽车的事情吗?
两位刑警怀着复杂的心情,结束了提问。一齐上了佐藤的汽车以后,俩人又继续砑究起来。
“是多田雄一伪造了驾驶证?还是租车的是另外一个人?”
“不会是伪造的吧,一般人是没有那样的本事的。”
“那么,难道会是另外的一个人吗?”
“嗯……很难说。还是通过警视厅,细致地调查一下比较好。如果那个持驾驶证的人,确实来过这里,才能肯定不是多田雄一。”
“这倒是个办法……部长的第六感觉如何?”佐藤巡警忽然问道。
“如果让我说,实话说罢,我对这租车者的调査,压根就没抱什么希望,只不过是奉署长之命来的。”
“噢?这又如何解释?”
“多田雄一对租车的事实,一点也没有隐瞒,这是因为即便你查明此事,他也可以自信地辩解。我是这样认为的:就算顺这条线索,能够査到他,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啊,我确实租借了三天车,在山口县退了车。这又能说明什么?’他准会如此反驳你。结果,这些与犯罪事实是联系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