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樯来域外 九霄风雨过城头
然也是要全台百姓奉还的。”

    韦小宝点头道:“你们每个人也都垫了银子,个个都弄得两袖清风甚么的,这个我也不是不知道。你们官大的垫了成万两,官小的也垫了数千两、数百两不等,大家齐心合力,为来为去,都是为了众百姓。这些垫款,自然也是要地方上归还的。咱们做父母官的,也不能向老百姓算利息,大家吃亏些,拿回本钱,也就算了,这叫做爱民如子。”

    众官大喜,一齐称谢,均觉这位韦大人体贴下情,有财大家发,果然是一位好上司。

    韦小宝第一天署官,便刮了一百万两银子,此后财源滚滚,花巧多端,不必细表。

    过得数日,韦小宝吩咐备下祭品,到郑成功祠堂去上祭,要瞧瞧这位名震天下的国姓爷到底是怎么一副模样。

    来到祠中,抬头看时,只见郑成功的塑像端坐椅中,脸形椭圆,上唇、下唇及下颚均有短短黑须,双耳甚大,但眼睛细小,眉毛弯弯,颇有慈祥之意,并无威猛豪迈的英雄气概,韦小宝颇为失望,问从官道:“国姓爷的相貌,当真就是这样吗?”林兴珠道:“这塑像和国姓爷本人是挺像的。国姓爷是读书人出身,虽然是大英雄大豪杰,相貌却文雅得很。”韦小宝道:“原来如此。”见塑像两侧各有一座较小塑像,左女右男,问道:“那两个是甚么人?”林兴珠道:“女的是董太妃,男的是嗣王爷。”韦小宝道:“甚么嗣王爷?”林兴珠道:“就是国姓爷的公子,继任为王爷的。”韦小宝点头道:“啊,就是郑经了,跟郑克塽这小子倒也有些相像。我师父陈军师的像呢?”林兴珠道:“陈军师没有像。”韦小宝道:“这董太妃坏得很,快把她拉下来,赶紧叫人去塑陈军师的像,放在这里陪伴国姓爷。”

    林兴珠大喜,亲自爬入神龛,将董太妃的塑像搬了下来。韦小宝向郑成功的神像跪下,磕了几个头,说道:“国姓爷,你是英雄豪杰,我向你磕头,想来你也受得起。这老虔婆坏了你的大事,每天陪着你,你必定生气,我帮你赶走了,让我师父陈军师来陪你。”想到师父惨亡,不禁流下泪来。

    全台百姓对董太妃恨之入骨,而陈永华屯田办学、兴利除弊,有遗爱于民,百姓称他为“台湾诸葛亮”。郑克塽当国之时,谁都不敢说董太妃一句坏话,不敢说陈永华一句好话。此时韦小宝下了“除董塑陈”的命令,人心大快,又听说他在国姓爷像前磕头流泪,众百姓更是感激。虽然这位韦大人要钱未免厉害了些,但一来他是陈军师的弟子,台湾军民不免推爱,二来施琅带领清兵取台,灭了大明留存在海外的一片江山,因此上虽然“施清韦贪”,众百姓反觉这位韦大人和蔼可亲,宁可他镇守台湾,最好施琅永远不要回来。

    可是事与愿违,过得一个多月,施琅带了水师又回到台湾。

    韦小宝在岸边相迎,只见施琅陪同一位身穿一品大员服色的大官从船中出来。那大官还在跳板之上,便大声叫道:“韦兄弟,你好吗?这可想煞做哥哥的了。”原来是索额图。韦小宝大喜,抢上前去。两人在跳板上拉住了手,哈哈大笑。

    索额图笑道:“兄弟,大喜,大喜。皇上降旨,要你上北京。”

    韦小宝心中一喜一忧,寻思:“我如肯去北京,早就去了。小皇帝很是固执,他决不会向我投降的。我不答应打天地会,他就不会见我的面。”

    施琅笑嘻嘻道:“皇恩浩荡,真是没得说的,皇上已答允撤消台民内迁的旨意。”

    台湾众军民这一个多月来,日日夜夜都在担忧,生怕皇帝坚持要弃台湾,大家都说,皇帝的口是“金口”,说过了的话,决无反悔之理。施琅这句话一出口,岸上众官员听到了,忍不住大声欢呼,一齐叫了起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消息不胫而走,到处是欢呼之声,跟着劈劈啪啪的大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鹿鼎记简介 >鹿鼎记目录 > 第四十六回 千里帆樯来域外 九霄风雨过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