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间奏
然是一个一年一度的节目。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属性。我就在想,既然有这样一个平台,我们也许可以表彰一些平日里不容易有机会被人民群众所了解的人。”
王京云和小晓琳又一次不约而同地凝起了目光。
“回想当初,我和黎华才入京,还住在钟鼓楼那片儿的招待所,我们一起在银锭桥畔,尝试写《月半小夜曲》的时候,假设过,一个人为国家大义的事业,需要在遥远的地方隐姓埋名,和家人多年杳无音讯。这只是当时的一个假设罢了。当时,黎华并不以为怪,反而很认同。但每每回想起来,我就觉得,我们中国,那样的个人,不少。那样的人,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发展和强盛起来的基石之一。为大家舍小家,不计个人待遇和荣辱,古时候《论语》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那些人,甚至更有过之。然而,我也说过,百年屈辱和战争的洗涤和教育,才让我们国家里这样的人一度不在少数。而在将来,如果我们心安理得地把这当成是常态,是应该,那么,承平越日久,愿意如此为国奉献的人,将越来越少。所谓天下熙熙攘攘为名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我们给不了那些为国奉献的人多少利,甚至因为他们的工作性质,我们连正大光明的名都给不了。事实上,他们那样的人,也许并不太追求寻常人汲汲以求的名利,但他们,也需要一个肯定,一个来自国家和人民的肯定,肯定他们的工作,肯定他们的价值,肯定他们的贡献。”
说着,毕文谦不禁想起了那天夜晚胡同里的苏绣的话——“对于物质的要求,没有别人想像的那么高,我们要的,更多的是承认,对我们工作的承认,对我们贡献的承认。”
“所以,我有一个构想。由国fang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牵头,对国内那些涉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编号,号码,可以是8位数,前4位是单位编号,后4位是个人编号。其中,单位编号由国fang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决定,个人编号则由个人自己挑选,以每个单位内部的个人编号不重复为原则。每年国fang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评选先进个人,在今后的每年春晚,我们可以划分出一部分桌子,不实际坐人,把评选出来的先进个人的编号放在桌子上,并且固定一个对于他们的表彰环节。我们不必提他们的名字,也不必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只需要让全国人民知道那个编号,包括编号所对应的本人也知道,就可以了。甚至,为了保密性,我们可以每年制定一次编号——即使绝大多数人对具体的内容一头雾水也无所谓。”
一席话有条不紊说完,毕文谦看着王京云和小晓琳,等待着他们的反应。
这一等,却是足足几十秒。
“文谦,你是说,你想让丁飞来操作这个……构想?”
“我只是建议。是否适合,具体怎么安排,甚至这么做是否可行,都应该由负责实际工作的你们来判断。”
“这么做……我个人原则上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可行的。”王京云看了一眼小晓琳,又自个儿咂了咂嘴,“只是,真这么搞了,恐怕又会暗地里各显神通了。”
“嗯?”
“文谦,你要明白,适合你这个构想的单位的范围,可不是仅仅一个国fang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就涵盖得完的。非要说的话,最适合的,也许反而不在国fang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范围里面。”
毕文谦琢磨道:“……什么意思?”
王京云却摆摆手:“反正,我们会让大家讨论你这个构想。我个人是赞成的,这至少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
转移……毕文谦心念一动:“最近又发生什么了?”
“说成是连锁反应可能更合适一点儿。”王京云又看了一眼身旁的小晓琳,“文谦,你也知道,现在,国内第一个市gu委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