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7章 喜忧参半
州之后给糜贞写了封信,针对书中对徐母的记载张仁准备了好几套方案,务求一定要保全徐庶和徐母。他可不想徐庶被赚到夷州之后也给他来一个徐母上吊自杀,徐庶终身不为他画一策的事,那样不但要来徐庶没用,自己还要徒做人。
第一个方案:张仁回忆书中的记载,似乎徐母刚被赚到曹营的时候还不知道徐庶化名单福在辅助刘备,还是曹操告诉徐母的。那么就先让糜贞试探一下徐母的口风,如果徐母确实不知道徐庶已经在刘备的手下,那就干脆直接骗徐母徐庶投奔了张仁。反正张仁在襄阳呆过几年,万一徐母问起就是那时张仁和徐庶结识的。糜贞是一流的商人,嘴巴能言善辩,编些这样的谎话还不是菜一碟?等把徐母骗到了夷州,再推徐庶因为有要务被张仁派去了别的地方就可以了。徐庶一到先不让他和徐母见面……张仁会先敲一敲徐庶再!
第二个方案:假如徐母已经知道徐庶在刘备的帐下效力,那就推徐庶怕曹操会派人捉拿徐母要挟徐庶,荆州之战又随时会打起来,徐庶顾不到老母,便请糜竺出面,让糜贞把徐母接去夷州安养年。接下来嘛……只有先把话挑明,不让徐庶已经改投张仁,然后把徐庶远远的派出去便是,算是在用徐母的人身安全逼迫徐庶为张仁出力来着。
第三个方案……算了不了,反正徐母已经上了当,徐庶被骗来那是早晚的事了。
糜贞在桌旁坐下,取过笔墨纸砚开始写信。不多时两封书信写好,糜贞下到码头,寻到了正在忙碌的张信,悄声的吩咐了几句。张信会意,当即调派得力的人去送这两封信。一封是由张路加急直送去泉州给张仁,另一封……等糜贞的船队出发五后,便会送去徐庶那里。
曹操抵达樊城之后,详细的听闻了曹仁这一仗的前前后后,又重赏过了数次规劝曹仁的李典,再聚起幕僚商议了一下,马上就分析出了刘备军的意图,当机立断的下令,全军挥师直取襄阳!
十五万大军那是何等的声势?而三万先锋的主帅曹操换上了张辽。张辽有了曹仁的前车之鉴,采用了比较稳妥的行军策略,先取下了新野城。取下新野后,张辽马上派出快马向前打探消息,得到的回报是赵云、徐庶的四千人正在向襄阳方向撤退,而襄阳方面的守备相对来比较薄弱,因为刘备把手中的嫡系部队转移去了江夏,原先刘表的荆襄三军正在转运襄阳与江陵的粮草军需。
曹操接到消息之后不作多想,率领大军马不停蹄的杀奔襄***据手下几个谋士的分析,刘备放弃固守襄阳,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士卒与民心未附,一但曹军杀至很容易生出变故(比如不服刘备的人暗中赚门,接应曹军入城),所以退守到根基较稳的江夏一带固守等待时机。而襄阳与江陵两地的粮草军需如果被刘备转运一空,一则能为刘备打持久战做好准备,二则曹操兵力过多,如果不能夺取到荆襄的粮草来补充,那就只有从后方的许昌等地调运来。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容易给刘备以可趁之机。所以曹操选择挥师直进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乱刘备的设想,把荆襄的大量物资先抢到手再!
战况如何似乎不用去多,十五万的大军那是什么概念?负责抵挡曹仁这一队曹军先锋的赵云与徐庶在离开新野后便发付快马去报知刘备,让刘备带领嫡系部队赶紧先行撤往江夏,转运粮草军需的事交给其他人去做。运得了多少是多少,其他的事可就顾不上了。对此诸葛亮也一样的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