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中秋节
    chap_r();    第七章       中秋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转眼间,就到了中秋佳节,这一联千古名句虽然写的是重阳,不过现在谁知道,它们的命运掌握在徐清手里,就算让它是成为清明节名句也只是举手之间。

    中秋节起源于汉代,到唐被定为全国性的节日,要放专门的中秋假,一般是玩。此后,在漫长的岁月里演变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当然,到古人的休假,多指古代官员的休假,其他人如农工商三业没人给他放假,最多是吃顿好的。

    徐清当然也算得上官员了,毕竟是吃皇粮的,虽然只是一个看门的,关二爷当了神仙不也是看门么?

    听张中谈起,一个首级一百多钱,一石粟米。而徐清这次能有三百钱两石米,还有一个仆从,张中因为徐清差点就是中男了,博兴是大县,到时候还能授几十亩地,还是免税的那种。

    徐清每掰着手指头算日子,怎么赏令还不下来?总念叨最好三十亩地一头牛,送个美妞最好不过了,千万别送大妈子。

    三十亩地,徐清是不会种的,只能租给别人种,一年能收三四石粮食,要是狠心当回胡汉三还能更多。

    徐清美滋滋的幻想这以后的地主生活,到时候再娶个地主婆,收个姨太太,美滴很。然后生两个胖子,给他做冰棍吃……

    还要起一所大宅子,栽几颗桃树,后院种花,挖个大池子,拿围墙围起来,关起门来可以和地主婆嘿嘿嘿……

    只是徐清的地主大业恐怕要落空,因为唐初的时候,地广人稀,家家户户有田,没人稀罕租别人的田,倒是府兵们常年在外,家里的田自己种不了,只能让别人帮着种。这样收的地租就很少很少,当然除了那些爵田,勋田,官田是生的租户,他们是随着土地分给了别人当租户的。

    而且唐朝农民使用宅基地也受限制,每三口人最多占一亩,不能超标。

    在唐朝,土地属于国家,也就是皇帝,国家向农民授田,农民向皇帝交佃租,普之下都是皇帝的佃户。一年每个男丁,要缴纳租二石、绢二丈、绵三两。

    唐朝授田按户口,一个家庭的人数越多,分到的田地也就越多,在唐朝,授田是有年限的,一男性农民从成丁十六 岁或者十八岁那年从国家那里分到土地。

    地多的县有上百亩,地少也有几十亩。当然地多不一定都是耕地,还有林地,甚至寸草不生的,总之耕地大约三四十亩一个男丁。

    六十岁那年必须再把土地还给国家,只享有四十多年的使用权;在唐朝,农民耕种的田地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继承,叫永业田,相当于后世的自留地;另一类不能继承,叫口分田,相当于责任田;

    意淫了半个时辰,徐清才停止下来,想起自己还有两块马蹄银,两块金子,关了门窗,悄悄地拿出来。

    即便是在前世,徐清也没见过这么大一块金子,徐清掂了掂,约莫四两的样子,那可是两百多克啊,在现代也有六七万。徐清抚摸着两块金子,满眼都是星星。

    在唐初,金银还不是货币,市面上还有布匹,五铢钱,什么的。后来才有通用的货币是“开元通宝”,开元通宝的开元不是唐玄宗那个开元,早在武德四年,为废隋钱,就开铸方孔圆钱“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看够了金闪闪,徐清觉得出去逛逛。徐清来唐朝快俩月了,认识的人不多,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太善于交际,怕吃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心里还只是将大唐看做一部电影一样,而他只是观众。

    徐清只认识张中和王二,王二只算半个熟人,张中住很远,走过去要一,他又认得路,所以只能往县城里去逛了。

    县城里倒是有条街,不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唐朝地主爷简介 >唐朝地主爷目录 > 第七章 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