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会上忘乎所以,敢为“董存瑞”的扮演者叫屈
给大家念念!”石国栋这才直起了身子。
“往后大家就叫我老石,千万别叫什么组长,我跟大家也是一样的。”石国栋说这番话时,脸上挂着一丝苦笑。也许正是他那副无奈的表情,使屋里的人全静了下来。石国栋接着说:“今天咱们学习到六点,还有不到四十分钟的样子,我就把有关陶铸同志讲话的这篇报道从头到尾读一下,人民日报六月十二日的文章。”石国栋就坐在原来的位子上,清了清嗓子读了起来。屋里所有的人都静下来听,生怕漏掉了一句话。只有霍希古一人被自己手中的报纸吸引住了,始终没有抬头。坐在他身旁的何小波瞥了一眼,方知他是被一篇“对电影‘董存瑞’的扮演者的错误言行的批判”文章吸引住了,他伸着脖子看了几行也不由的分了神。
已经变得寡言少语,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的何小波之所以为这篇文章分了神,实是因为他的命运发生变化也是与电影相关,而且正是这部“董存瑞”。无论是五七年初的“百花齐放”还是后来的帮党整风,以至再后来的反右,何小波都应算个“观潮派”,找不到他的什么言论,更没有什么过激的倾向性言论。一个年轻人,之所以能在如此火热的环境里始终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受了家庭的影响。他们的父母全是非常本份的人,为人谨小慎微,与世无争。他与自己的长辈一样,对政治一点兴趣没有,只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令他万没有想到的是,在反右斗争将要胜利收网时,他也被网了进去。他的罪名是“污蔑革命影片董存瑞没有意思。”
实际情况是整风运动的初期,学院里与他一个系的一位团委书记贴了一张大字报,内容是批评有些同学不参加团委组织的活动,并举例说有的人把发给的电影票都做废了,还说国产片没意思。这位团委书记举例时点到他的名字,并善意地告诉他,那次组织观看的“董存瑞”是一部很感人的影片,建议他抽时间补上这一课。凭心而论,这张大字报的措辞相当温和,丝毫看不出敌意。何小波看到这张大字报后也没太在意,但他真的接受了对方的建议,自己在一个星期天买票看了董存瑞这部电影,并真的深受感动。尘埃落定之后,他才知晓,自己之所以在劫难逃,是因上面下达的右派指标过多所至。
如今何小波突然发现,导致自己的命运发生巨变的董存瑞扮演者也出了问题,一下子将他弄蒙了。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看着看着,他似乎又明白了,自被打成右派后他还从没这么明白过,他断定,董存瑞的扮演者和他一样是被冤枉了。令他惊奇的是怎么净是这般的巧事!
也就一刻钟,石国栋读完了有关陶铸讲话的报道。他喘了口气说:“还有些时间,我再找一篇适合咱们的学习的读一下。”石国栋不想组织大家讨论刚才读的那篇报道,上面也没这么具体安排。他知道自己面对的大都是嘴上无毛的孩子,他不想给大家一个乱放炮的机会,要是真跳出一个心不服,嘴也不服的放一通炮,上面回头问起他如何作答?他是怕了,真的有些怕了。落井下石的事他是办不出的,但保不齐这里边有个急于立功的,到时候他是既保不住别人,也保不住自己。所以他想随便再找一篇文章读一下,挨到钟点为止。
“老石,这里有篇文章不错,要不要读一下?”霍希古举着手里的人民日报叫道。
“读读吧,是不错!”随声附和的是何小波,他显得很是激动。
何小波的举动着实令石国栋吃惊不小,这些日子来,他与何小波的接触最多,他很少能听他说什么,你跟他说话,他除了哼,哈,就是摆手,点头,用极简单的动作表示。他不明白,是什么文章会如此令何小波感兴趣呢?石国栋不由问道:“是什么文章啊?你先读一下题目。”
霍希古双手捧过报纸,朗朗读道:“文章的题目是《一个青年演员的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