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6、“王府井药店都炼钢了!咱厂为啥不炼?”
    chap_r();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是中央的北戴河会议之后,“为完成1070万吨钢而奋斗,”便成为激发全国人民热情的战斗口号。自九月初,人民日报相继发表了《土洋并举是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捷径》、《开展炼钢的群众运动》、《让土法炼钢遍地开花》等社论,至九月底,全国各地的小高炉,土高炉猛增到60多万座。

    人们投身于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谁都不会忘记,当年的小日本正是凭借着钢多,才敢骑在了中国人的头上,人们懂得钢多,腰板子才硬的道理。在全国大炼钢铁这股热浪的推动下,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郊区的人民公社也开始垒起了土高炉,炼起了钢。

    在曙光厂九月中旬的一次支部会上,谷玉森提出了曙光厂也应垒炉炼钢的建议。为了论证他这一建议的正确性,他还念了一段人民日报的社论。

    书记邹晓风说,我看这个建议不错,但究竟怎么办,还要大家研究一下。

    谷玉森见邹晓风说过之后没什么反应,便在一次支部会上笑呵呵地说,大炼钢铁可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咱们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可不能当观潮派!这鼓足干劲不是也要看是鼓几分劲嘛,是五分,还是六分?我反正是表过态的,要鼓就鼓足十分劲!这个态度我是到什么时候也绝对不含糊的。

    李宪平知道再不吱声是不行了,他听得出来,谷玉森很多话是冲着他来的。从本意讲,他李宪平比谁都愿意把中国的钢搞上去,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知道钢铁的重要性。在朝鲜战场上,他听团长讲过这样的话,这场战争既是意志的较量,也是钢铁的较量。但他觉得如今自己是木材厂的厂长,放下手里的主业不管,垒小高炉去炼钢是扬短避长,肯定会顾此失彼。况且木材行业又是个防火的重点行业,也不适合炼钢。他知道,对待谷玉森这号人要讲些策略,否则不定多少大帽子要送给他。

    李宪平笑笑说:“老谷的建议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我是早就盼望着这一天,甩掉工业落后的帽子,把钢铁搞上去,挺直咱们的腰杆子。可就是咱们这个行业有点儿特殊性,是防火的重点行业,让咱们多少有些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说到这,他又冲谷玉森笑呵呵地说,“老谷你是主管保卫工作的,防火可是你主抓的工作,你看是不是咱们考虑的再全面一些。大家呢,也都发表一下看法。我可能是太保守了。”

    “我同意老李的意见。这防火可是个大事,咱厂子到处是易燃的东西,不能不防。我个人的意见,炼不炼钢,可以暂缓,看看同行业再说。全市不是那么多家大木材厂没炼钢吗!完全可以先看一看,这叫傻子过年瞧街坊。”李宪平的话音一落,快人快语的潘树仁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老潘是从心里反感谷玉森的处事方法,什么事都好唱高调,仿佛一下子就将制高点占了,别人只能围着他的调子转。他总说得比唱得好听,其实干部参加劳动属他差,发给他的那身工作服总是干净得一尘不染。他与谷玉森因看法不同发生争执是常事,但一争论起来,他又时常不是谷玉森的对手,对方的理论水平要比他高得多,嘴皮子上的功夫也强得多。

    接下来,从不轻易发表意见的支委吴素梅也表示同意潘树仁的意见,谷玉森的建议就这么被否决了。但邹晓风当时还是说得十分婉转,说我们炼不炼钢,先看看再说。如果是形势要求我们做的话,就是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法克服,跟上形势的要求。

    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滚滚而来,不但城镇里的企业,农村的人民公社投身于大炼钢铁的洪流之中,城市里的学校,医院、商店,建筑工地,连街道居委会也燃起了炉火,溅起了铁水。家家户户将多余的铁器,如铁锅、菜刀、门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年那月的事简介 >那年那月的事目录 > 6、“王府井药店都炼钢了!咱厂为啥不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