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王府井药店都炼钢了!咱厂为啥不炼?”
。这回该用上他们了,那才叫是骡子是马要拉出溜溜呢!”
“瞧,这回用上了吧!”李宪平兴奋地一拍大腿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无不费功夫啊,我怎么会忘了?史丽云,何小波呀!一个大三,一个大四的学生,正经学炼钢的,这回能不能出好钢,就瞧他们的了!”
支部会顺利通过了曙光厂“全力投身于全民大炼钢铁”的决议,并成立了炼钢领导小组,其成员除了五位支部委员参加外又增添了行政股长王富达为小组成员;正副组长则由邹晓风,谷玉森担任。本来副组长也有李宪平的,但他以力争“炼钢与本厂生产双丰收”为理由推掉了这个副组长。会上,李宪平保证从生产第一线抽调精兵强将参加炼钢,为了保证后勤供应,是他提议让王富达进了领导小组。
会上,领导小组的全体成员确定了具体分工与有关炼钢的初步方案。
初步决定,先垒两座小土炉试炼,地址选在了厂里的篮球场。选在那里首先是因为地方宽敞,其次是利于防火,球场的周围没有什么建筑物。会上决定先抽调五十人左右参加炼钢,参加人员要求年纪轻,体力好,有些文化的。组长邹晓风负责全面组织调度;副组长谷玉森负责具体实施及有关技术问题;李宪平、王富达负责人员调配及用料供应;吴素梅则负责参加炼钢人员的饮食保障。并决定当晚下班召开职工大会,进行紧急动员职工献铁。职工大会过后,领导小组成员再次碰头开会。
王富达散了会便查耐火材料厂的电话,他多少清楚一点的是垒炼钢炉要有耐火砖,耐火材料,这点知识他也是刚从报纸上学来的。会上,也有人讲到了这一点。
好半天他才拨通了电话,人家说没货,要订货来厂里排队,说全国都在盖小高炉炼铁,炼钢,库里早就空了。他刚哀求人家能否想办法照顾一下,对方说了句,都照顾能照顾过来吗!便挂了电话。王富达一听脑袋就大了,想找李宪平汇报,又到处找不见他的影子。他知道李宪平是下车间商谈抽人炼钢的事去了,便急忙将情况先对邹晓风汇报了一遍。
谷玉森正在邹晓风的办公室谈事,听了王富达的汇报,他很有情绪地嘟嚷了一声,“说来还是咱们动手晚了!”便出去了。谷玉森此时已将何小波,史丽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过来是征询邹晓风是不是一起谈,邹晓风说你跟他们谈就可以了,如需要去有关单位实地参观就跟他们一起跑一跑。
听了王富达的汇报,邹晓风发了好一会儿呆。巧媳妇做不了无米之炊,没有耐火砖就垒不了炼钢炉,就是有再高的热情也是白费。最后他叹了一口气说:“实在不行的话,晚上职工大会上我们动员一下,不仅要献废铁,还要动员大家献砖。报上说有种钢砖也能用,发动一下群众也许就有办法。再不行我们就垒一座炉子,里边用耐火砖,外边就用普通的砖。你不是已经进了几千块砖准备翻建茶炉房嘛?就先借用一下,等炼完了钢再建茶炉房。”说完他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你也再动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还是那句老话,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王富达点了点头,皱着眉头走了。
史丽云一见厂领导只找了两个钢院的人谈话,便猜了一个八九不离十。她与何小波虽然都是一个学院的,但学得专业不同,她是采矿系的,何则是金相系的,她是大四,何小波是大三的,小她一级,二人过去并不熟悉。来厂后两人又没分在一起劳动,只是集中学习时,才有机会聊上一两句,但何小波不爱说话,彼此之间的了解还不如那些不是一个学院的。
谷玉森将找他们的目的交待了一番,中心意思是让何小波,史丽云参预解决厂里炼钢的技术问题,首要任务是绘制出土高炉的施工图纸。交待过任务,谷玉森显得很和蔼地说:
“这可是组织对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