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6、“王府井药店都炼钢了!咱厂为啥不炼?”
了,不是说已为街道上炼钢献出了铁门环,就是说已献出了还能用的铁锅;也有人抱怨说,自己家孩子的学校也在炼钢,把家里生火用的铁勾子都偷走了,说要是咱们厂子早些炼就好了……

    邹晓风冲出人群,又回到扩音机前大声强调说,实在没有可献的也不强求,就是只捐献一颗旧钉子也不嫌少。说后天是星期天,就算是再来一次大扫除,把家里的犄角旮旯再翻一遍,多多少少总会有些收获。他这一说,那些没东西可献的人才安下心。

    职工大会散了便是领导小组的碰头会,六位成员饿着肚皮开了两个多小时方散会。

    会上,第一个发感慨的是谷玉森,他既是报功又是报怨,在报功中报怨,又在报怨中报功。他先向大伙儿展示了他辛辛苦苦收集来的有关小土炉炼钢的资料,大部份是由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上剪下来的文章和草图。展示完了那些报纸,他又从头至尾读了一篇“介绍一个土高炉正常出钢的技术经验”的文章。他在学说了当天下午找两位钢院的学生的谈话经过之后,举着手里的报纸发着感慨说:

    “在别人看来不算什么太复杂的问题,可在一些受过专门学习的大学生眼里比上天都难。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这些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只是些好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他话里有所指地说,“看来这些人还是指望不上,什么采矿系呀,冶炼系的分得那样细,如今真要用他们了,没有一个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的,我看到时候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等谷玉森终于发完了感慨,王富达接着说,他是诉苦,下午他几乎没离开过电话机,打了无数的电话,耐火砖仍无着落。说全国都在垒炉子炼钢,看样子买是买不来了,只能是想办法找什么东西代替耐火砖。

    邹晓风说,等等吧,或许经过动员能有人解决这个问题。谷玉森也附和说,他明天就去光华木材厂参观,取经,有时间的话还要多看几家,看看人家是怎么解决的。他说,我就不信人家能办到的事咱们就这么难!

    当天下午完成任务最好的是厂长李宪平。经过与各基层领导协商,他已拟出了一个五十人的名单,这些被选中参加厂里炼钢的人员全部是年轻、体壮的,其中有十几个是分到厂的右派学生。抽调的工人当中有两个人过去干过瓦工,垒炼钢炉正用得上。在选用什么人上,他想得还是十分周到。

    最后,李宪平有些遗憾地说:“问遍了全厂,就是没有一个是炼过铁的。只有一个过去跟钉马掌的学过一年徒,也算为打铁的拉过风箱,这回也让我拉进来了。”他并没有理会谷玉森刚才影射他的那些话,依然将下午做的工作表述得相当轻松。他说的这个为打铁的拉过风箱的人是唐贵祥,装配车间的检验员。老唐过去的老底只有车间主任赵贵臣知道,老唐不愿意来,推说工作走不开,后来是李宪平做工作,答应他可以两头跑才没话说了。

    吴素梅则表态说,她已与食堂的大师傅开过会了,保证天天夜班有人做饭,保证夜里参加炼钢的人员都能吃上热馄饨,喝上糖水。说为了能炼出钢来,就是把食堂这半年的节余全搭进去我们也心甘情愿。她的话不多,但都说在了实处,几位听了都挺满意。

    没落在实处的是耐火砖,这也是令大家都头痛的事。耐火砖没有着落是眼下最大的难题,邹晓风虽对职工大会上做的动员抱有几分希望,但觉得还是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向大家交个底,他以商量的口气说道:“我想咱们应该统一一下思想,如果我们确实解决不了耐火砖的问题,这个钢我们还炼不炼?要炼的话,也要预先拿出办法来,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谷玉森说:“这还用问吗?有条件咱们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就不信这炼钢会比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还难!再说了,报纸上介绍过的,有一种不用砖砌的炉,用什么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年那月的事简介 >那年那月的事目录 > 6、“王府井药店都炼钢了!咱厂为啥不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