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10、采购的木材发不来,车皮都哪去了?
内的前后窗全关着,桌上的烟缸里烟头满满的,谷玉森坐在那里还在抽。等张权斗满脸堆笑说明来意,谷玉森不冷不热说了两句,说不麻烦你了,没什么可捎的,出门要注意安全。说完他便不再发话,张权斗知道来的不是时候,更清楚不便多说什么,慌忙给自己找个台阶告退了。

    谷玉森确实正在生闷气。头天他辛辛苦若送去的那一车废铁,到了区委大院被几个年轻的后生当装卸工足足实实使唤了一回。他当时帮助孙广财动手卸车是想表现一番的。炼钢的现场那么多人出出进进,说不定全引起哪位领导的注意过来问问的。没想到,先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毛手毛脚的小子嫌他把废铁卸的不是地方,他重新装上车换了个地方,又有人怪他们将废铁与挑选过的掺一起了。结果前前后后被人折腾了三个来回,累出他一身的臭汗。他和孙广财两个装了卸,卸了装,忙了一个多钟头,也没见有人出来问候一声,说上一句客气话。

    也难怪,赶着个驴车去的,估计人家是将他们当成哪个生产队的了。所以事后他自己生自己的气,急什么呢?为什么不等借到了卡车再去!就为这个,一上班他就没出门,一支接一支抽开了烟,生开了闷气。他刚才还能冲张权斗说句客气话,已是很有涵养了,他也是不愿让人知道自己在生气,挺没面子的。

    不久,篮球场上的那两座小土炉不见了,拆下的砖头码在了一边,炼出的那些钢也静静地躺在那里。

    一夜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厂里的茶炉房在黎明时分瘫塌了,将刚给茶炉上满水的老张头埋在了瓦砾下。

    第一个发现这一惨状的是老马,因有晨练的习惯,住厂的职工里边他起得最早。他发现茶炉房倒塌的时候并没想到会有人压在下面,因露在外面的茶炉是凉的,他还以为老张头起晚了,过去老张头也有偶尔起晚的时候。直到他发觉脚下的一个不大的泥坑之中存满的雨水竟是红色的,才发现不妙,他随手掀起一块石棉瓦发现了半条人腿,终于全明白了。

    老马不顾脚下的泥泞,一溜小跑回到宿舍区挨着个砸门叫人,不大功夫就把人全聚到了茶炉房,人们纷纷动手扒人。有人提议说应该叫醒厂长,以便联系医院救人。李宪平闻讯后,穿着背心就赶到了现场,扒出的老张头赤着脚被抬在食堂后门的台阶上,老马正在用一条毛巾为老张头包头,他说人还有口热气,幸许有救。这时,与老张头住一屋的石国栋在瓦砾中扒出了老张头的鞋,上前给他穿上了。

    李宪平吩咐石国栋去传达室打电话叫救护车,说我们俩个各打个的电话,救护车来重了不要紧,救人要紧。说完,他匆匆赶回办公室打电话去了。出了这样的事,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觉得自己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老张头终因失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

    李宪平从医院回来已近正午时分,一回到办公室就瘫倒在床上。一个曾经身经百战的军人,死人的场面他见的多了,包括失去最亲密战友的伤痛,都远不如这次意外伤亡事故给他心灵造成的冲击,本来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邹晓风帮他打回了饭,进了李宪平的办公室打了一声招呼便闷头坐在一边不再吭声。在医院时他们通过电话,他早已得知了这一结果,老张头的死,使他同样感到十分内疚。当初厂里准备翻建茶炉房的那批新砖,正是由于他的提议垒了炼钢的小土炉。厂里一忙于炼钢,翻建茶炉房的事便被拖了下来。

    一时间,屋里边只有李宪平“稀里呼鲁”吃饭的声响,他平日吃饭的速度就奇快,这天从早晨忙到正午水米未进,早已饥肠辘辘,一两分钟的功夫就将饭菜扫荡个净光,连菜汤都没剩下。将饭碗推到一边,他点燃了一支烟。如是往日邹晓风在的这种场合,他会美美地哼唱上一句,“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然后海阔天空聊上一阵,但此时他一句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那年那月的事简介 >那年那月的事目录 > 10、采购的木材发不来,车皮都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