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想一手遮天,出了事故大事化了
,似乎眼睛背后还有一双眼睛,毛手毛脚,满不在乎,看似憨厚的表面实则却很有心计。虽然与他打过交道的一些中层干部对他印象不好,但机加工车间里的工人没什么人说他的坏话,不少人还觉得他为人挺仗义。车间里谁请他喝酒都去,有时去了也不白喝人家的,还要带些酒菜。
最令李宪平气愤的是,莫怀远放任下面的工人将废品偷偷处理掉,或瞒报废品数量。前不久的一次夜班,锯工王庆普将四百根椅子的后腿下短了,当班的班长王贵发觉后,他又将锯短的料改成了椅子的前腿。第二天硬是趁着天黑从材料场又偷来了木料重下了那部分椅子腿。后来有工人将此事报告给了莫怀远,他却嘱咐这个工人不要再跟别人提此事,说他要找当事人狠狠批评的。但事后却再没人提起这事了。
李宪平得知此事后非常震怒,四百根椅子腿足有几立方的木材,如此大的责任事故怎能不了了之!他本打算查清原由严肃处理的,但再找那位知情人了解情况时,那人又改了口,因为当时厂里正集中精力忙于炼钢,使他只好暂且罢手。后来他从侧面了解得知,事故的主要责任人与莫怀远日常吃喝不分。种种迹象表明,知情人之所以改口,也是莫怀远从中起了作用。就是这样一个一点原则不讲的人,竟被谷玉森列入了入党积极分子来培养,每次上党课,都有这个莫怀远。
孙长喜见厂长一时顾不上谈改造吸尘器的事,看看李宪平的脸色知道他的火还没撒完,他不愿意让莫怀远当着他的面挨批,两个人全是厂里的中层领导面子上过不去,便借口要带石国栋去看看外边的储尘罐,跟李宪平打了一声招呼先躲了出去。
李宪平已从莫怀远说话当中闻出了一股酒味,冷冷地问道:“老莫,中午是不是又来了二两啊?”他知道莫怀远的酒瘾在全厂是出了名的,一天至少两顿酒,有时中午喝了酒,上班铃响过半点钟了,他还会坐在办公室里瞌睡,这种时候下面有事都不敢打扰他。为这个李宪平没少批过他,挨批评时他表现得总是很虔诚,但过后依旧是老样子。
莫怀远满腔委屈地表白说,“没有,没有。我也挺大的人啦,为这净挨您的批评,我还能没这点儿觉悟!”
李宪平听了笑了笑说:“好啊,但愿真像你说的那样。你给我说说这防护罩人家改进得怎么样?我可是听说有人说了不少怪话!”
“不错呀!我挺满意。”莫怀远说完又笑笑说,“就是车间里有个别人光顾进度啦,嫌那玩艺儿有点儿碍事说了些怪话。不过您放心,这回我想定一个制度,谁再不用安全罩,出了工伤自己负责,不享受工伤待遇!”
莫怀远答话时眼神却不敢正视对方。他估摸李宪平这话是冲他来的,他私下说过很多怪话,对宋辉搞出的防护罩很不以为然。宋辉是厂里接收的第一批右派分子中唯一学机械的大学生,分到机加工车间不久就向他提过为圆锔设计防护罩的事,并画出了图纸,莫怀远当时并没当回事。后来不知怎么被李宪平知道了,将这个宋辉当成了能人,把他调进了机修车间很快就搞出了防护罩,并对过去机台上的一些防护设备做了改进。
敲打够了莫怀远,李宪平这才将厂里决定改造机加工车间吸尘设备的事通知了他,并让他全力配合机修车间的工作。莫怀远像是终于找到了拍马屁的机会,冲李宪平说了一大堆奉承的话,有些话说得挺肉麻,令他十分反感。大概莫怀远怎么也不会想到,正是他的那些奉承话,激起李宪平要将那起隐瞒废品事故的事情再查到底的。他觉得那么大的一起事故如就这么不了了之,将来不定还敢弄出什么来。
曙光厂的干部夜间值班基本上是两周轮一遍,轮到邹晓风的时候,将近一半的时候是由李宪平替他代班,李宪平说,反正值不值班我都要住在厂里,何必还要搭上一个,只要我嫂子知这份人情就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