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多少钱?”
“每人一张。”
洪强拿起手包,拉开拉锁,掏出一张拾元的票子。
“别小气,加9倍。”老庆一把夺过手包,抽出一叠100元的票子,一张张分发给小姐们,小姐们领了钱,道个福,眉开眼笑,鱼贯而出……
洪强一把夺过手包,叫道:“别把饭钱发没了!”
雨亭拉过老庆,埋怨道:“你看你,老毛病又犯了,你不是说要跟以前一刀两断吗?”
老庆红着脸,嘟囔着说:“唉,我还欠这些小姐一屁股债呢!”
天才文艺社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文学培训班开幕了,洪强租用的学校大教室密匝匝坐了80多人,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11岁,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和西藏,各省市自治区的人都来了几位,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等,也有无业游民、自由职业者。主席台上除了洪强、飞天、黄秋水、雨亭、老庆外,还有两位鬓发斑白的老作家。
洪强宣布开幕,致开幕辞。照像机闪动,摄像机晃动,掌声雷动,屋顶颤动。
接着是领导及来宾讲话,各讲了20分钟左右,最后是学员代表讲话。这位代表是来自山西省平遥县的一个70岁老农民,他卖掉了毛驴当路费,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平时喜欢听人朗诵诗歌,自己也写点顺口溜,交的文学作品是一首顺口溜,字写得歪歪扭扭。他说第一次来北京,做梦都想来,主要心愿是来看看北京天安门。
老汉讲话没拿稿,他的情绪很激动,讲的大意是:俺来到北京天安门下,这一辈子没白活,托党中央的福,村里也改革开放了,越活越热乎,这次跟大伙儿交个朋友,也算开了眼了,今后多写点顺口溜,夸咱好生活。
他的讲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会场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当天下午,雨亭讲第一课,讲的题目是诗的意境。雨亭口才甚佳,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到兴致勃勃时,吟诗一首,众人齐声叫好。学员绝大部分聚精会神听讲,只有一个20多岁的女学员伏在桌上打脑儿,她红衣绿裤,十分显眼。洪强在一边看到这情景,于是走到她身边,叫道:“醒醒,醒醒。”
那女学员醒来,道:“许多愁,载不动。”
众人听了,哄堂大笑。
雨亭问她:“你说说,什么是意境?”
“癔症?”她嘻嘻笑着,指手划脚。
旁边一个中年学员对洪强道:“她神经有些不正常。”
雨亭见那女人果然有点疯癫,心想:洪强也不把把关,怎么连神经病人也招来了。
洪强也拿那女人没办法,只好退到一边坐下。雨亭想找个台阶,于是便问一个老者:“你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利者通过外观事物所达成的一种情怀。”老者站起来回答,从容不迫。
“请坐,回答正确。”雨亭满意地点点头。
讲至1个半小时时,雨亭宣布休会一刻钟,学员们簇拥到他身边,请他签名留念,有的还请他题一句话。雨亭题的多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者、事竟成”,“天才出于勤奋,伟大来自平凡”之类的话。有的学员与他合影留念,还有的把自己写的诗或小说书稿交给他,托他推荐报刊发表,雨亭一一应承。
讲课又开始,雨亭讲了一小时后让大家提问题。有3个学员提了有关写诗的技巧等问题,这时,站起一个20多岁的女学员,身穿一件蓝色袍子,梳一条又粗又大的黑辫子,辫梢儿几乎附到臀部。她饱经风霜的脸上,闪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眸子,鼻子高隆,两颊红润。
雨亭在人口繁多的北京都从未见过这种装束和气质的女人。
她手里拿着一卷诗稿,轻轻舒展,缓缓道:“雨